:::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民小學教導型組織技術、學校營運策略與組織良性教導循環關係之研究
作者:郭慶發
作者(外文):Guocf Chinp Fa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陳木金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6
主題關鍵詞:教導型組織技術學校營運策略組織良性教導循環teaching organization skills strategyorganization virtuous teaching cycleschool operation system strategyorganization virtuous teaching cycl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3
國民小學教導型組織技術、學校營運策略與組織良性教導循環
關係之研究
摘 要
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導型組織技術、學校營運策略與組織良性教導循環之關係。根據研究結果,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校長學校經營改善行政領導、增進學校效能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以台北縣政府教育局將全縣公立國民小學,分為九大區,204所小學為母群體,每區採分層隨機抽取8所,合計72所小學為樣本學校,其次,以簡單隨機抽取每校10人,合計720人,進行問卷調查,分別以因素分析、信度分析、描述統計、積差相關分析、變異數分析、事後多重比較與線性結構分析(SEM)等統計方法分析,再輔以深度訪談、焦點團體訪談,以充實研究內容。
根據問卷調查、訪談結果分析與焦點團體訪談分析,歸納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國民小學教導型組織技術、學校營運策略與組織良性教導循環,獲得整體性高度支持與肯定,應用之時必須注意轉化、調適與順序之別。
(一)國民小學教導型組織技術,整體性獲得教師高度的支持與肯定,其中尤以「校長運用故事激勵全體師生」得分最高,影響最大,且以男性教師、資深者(16-25年,26年以上)、年齡長者(41-50歲,51歲以上)、學歷高者(大學、研究所)、擔任行政者(校長、主任)、中型學校規模(49-72班),達到顯著差異,創校歷史則無顯著差異。
(二)國民小學學校營運策略,整體性獲得教師的高度支持與肯定,其中尤以「計畫執行」得分最高,影響最大,且以男性教師、資深者(16-25年,26年以上)、年齡長者(41-50歲,51歲以上)、學歷高者(研究所)、擔任行政者(校長、主任)、中型學校規模(49-72班),達到顯著差異,創校歷史則無顯著差異。
(三)國民小學組織良性教導循環,整體性獲得教師的高度支持與肯定,其中尤以「家長參與」得分最高,影響最大,且以男性教師、資深者(16-25年,26年以上)、年齡長者(41-50歲,51歲以上)、學歷高者(研究所)、擔任行政者(校長、主任、組長)、學校規模以中型與小型規模(49-72班及24班以下),達到顯著差異,教師教學、創校歷史則無顯著差異。
二、教導型組織技術與學校營運策略二者之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γ=.863)
存在。
三、教導型組織技術、學校營運策略兩者對組織良性教導循環具有顯著的預測(γ=.859)存在,其中尤以計畫執行、運作流程、校長運用故事激勵全體
師生、扁平互動及學校領導層級人才培育計畫等,五項之預測力最佳,影響效果最大。
四、教導型組織技術、學校營運策略對組織良性教導循環之影響,在互動關係模式驗證之整體適配度分析結果,在模式基本適配度、模式整體適配度、模式內在適配度,三者之情形皆佳,符合評鑑指標規定,達到最佳模型契合度。
關鍵詞:教導型組織技術、學校營運策略、組織良性教導循環
A Study on the Relation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Skills, School Operation System 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 Virtuous Teaching Cycle in Elementary Schools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skills, school operation system 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 virtuous teaching cycle in elementary schools.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o the government of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ion and the principal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chool management and the reinforcement of school performance.
To achieve the above goals, the survey questionnaire has been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er. Firstly, 204 elementary schools of the nine districts in Taipei County are taken as population; 8 schools from each district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make a total of 72 as sample schools. Secondly, 10 teachers in each school were randomly sampling and reach a total of 720 teachers to be questionnaire surveyed. Several statistical tools such as: Factor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description statistics, post multiple-comparison and LISREL (Linear Structure Correlation Analysis: SE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re adopted; further, depth interview and focus group interview were also practiced to enrich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 and focus group interview, the main finding of this study is as below:
1.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 skills, school operation system 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 virtuous teaching cycle in elementary schools have won the general recognition and support; however, the transforming, adjustment, and the priority need to be taken into careful consideration while in application.
(1)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 Skills has won the highest acceptance and support by the teachers. The strategy of “ The principal’s story-telling to motivate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s obtained the most grades and the biggest influenc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male teachers, experienced (teaching over 16-25 years, more than 26 years), senior (aged between 41-50 years, and above 51 years old), highly educated (with bachelor or master degree), engaged in school administration (principal or office dean), and mid-sized school (49-72 classes). There’s no obvious difference on school history.
(2) The School Operation System Strategy is in general highly accepted and supported by the teachers. The strategy of “ the practice of projects” has reached the most scores and influenc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male teachers, experienced (teaching over 16-25 years, more than 26 years), senior (aged between 41-50 years, and above 51 years old), highly educated (master degree), engaged in school administration (principal or office dean), and mid-sized school (49-72 classes). There’s no obvious difference on school history.
(3) The Organization Virtuous Teaching Cycle is highly accepted and supported by the teachers in general. The strategy of “ parents’ participation” has reached the highest grades and great influenc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male teachers, experienced (teaching over 16-25 years, more than 26 years), senior (aged between 41-50 years, and above 51 years old), highly educated (master degree), engaged in school administration (principal or office dean), and mid-sized school (49-72 classes). There’s no obvious difference on teachers’ instruction and the school history.
2. There exists a obvious positive relation (r=.863) in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School Operation System Strategy.
3. Both “Teaching Organization Skills” and “School Operation System Strategy” has significant prediction for “Organization Virtuous Teaching Cycle.”
4. The interacted influence on “Organization Virtuous Teaching Cycle” imposed by “Teaching Organization Skills” and “ School Operation System Strategy” is significant on threes aspects: the fit of preliminary model, overall model fit, and the fit of internal structure of model. They are also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and reach the best model fit.
Key words: teaching organization skills , school operation system strategy, organization virtuous teaching cycl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福慶(民93)。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一以雲嘉地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尤克強(民89)。知識管理與創新。台北:天下文化。
方吉正(民88)。學校規模在教育品質的效應探討。教資料與研究,27,51-56。new window
天下雜誌編輯整理(民93)。標竿領袖一教你經營哲學。台北:天下雜誌出版社。
田長謨(民63)。組織論。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王文科(民79)。教育研究法。高雄:五南圖書。new window
王岳川(民81)。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台北:淑馨出版社。
王景錝(民93)。團隊學習與學校組織文化變革之行動研究一以屏東縣立高泰國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秋絨、楊州松(民85)。後現代社會中的成人教學。收錄在中華民國比較學會主編:教育、傳統、現代化與後現代化。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王如哲(民87)。教育行政學。台北:五南圖書。
王如哲(民90)。全球化的教育改革動向之一:因應知識經濟的國家教育改革策略。現代教育論壇一全球化的教育改革。國立教育資料館主辦,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承辦。new window
王慶城(民91)。行政機關建構學習型組織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思秀(民93)。社會資本對於知識創造活動智慧資本及知識管理績效影響之研究。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保進(民88)。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石滋宜(民91)。台商與我國知識經濟的發展。收錄在李誠主編:知識經濟的迷失與省思。台北:天下文化。
司徒達賢(民84)。策略管理。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司徒達賢(民94)。管理學的新世界。台北:天下文化。new window
朱淑英(民91)。台北市國民小學學校本位管理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順興(民90)。南投縣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決定模式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辛俊德(民91)。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行政決定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毛育剛(民90)。大陸改革開放後農業經營體制之演變與農業發展。自由中國之工業,10,47-78。
江志正(民89)。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李正芳、張玉山、李淳、賴春生(民89)。我國公立醫院經營體制調整應有之取向。公營事業評論技術報告,6,1-52。
李皓光(民84)。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量指標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淑芬(民85)。國民小學校長權力運用、教師參與決定與學校效能關聯性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安民、賴燊雲(民87)。從教育改革的觀點看學校組織再造。北縣教育,24,24-30。
李春安(民83)。高級工、商業職業學校行政主管全面品質管理態度與學校組織與學校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宏才(民92)。混沌理論應用在國小校長危機管理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譯)(民91)。S.P.Robbins著。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出版社。
李春安(民83)。高級工、商業職業學校行政主管全面品質管理態度與學校組織與學校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柏佳(民88)。台北市國民小學組織再造的方向與展望。學校行政,3,39-50。
李柏佳、白麗美(民89)。台北市國民小學學校行政組織結構之研究。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李玉惠(民92)。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社會動力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李政翰(民93)。桃園縣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家霓(民88)。國民中學組織學習、教師個人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榮樹(民94)。台北縣國民小學推動學校社區化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芳齡(譯)(民92)。P.Senge&A.Kleiner&C.Robert&R.Ross&G.Roth&B.Smith合著。變革之舞一持續「學習型組織」動力的挑戰與策略(下)。天下文化。
李明(譯)(民93)。L.Bossidy&R.Charan著。執行力。台北:天下文化。
李昊(編著)(民94)。CEO管理聖經。台北:旭聲圖書公司。
李雪梨(民91)。基隆市國民小學學校本位管理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淑芬(民91)。台北市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學校行政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余佩珊(譯)(民83)。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台北:遠流圖書出版。
余佩珊(譯)(民93)。使命與領導。台北:遠流圖書出版。
余政峰(民87)。讀書會的團體動力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余景達(民91)。國民小學學校本位管理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余民寧(民90)。教師進修與知識管理。知識經濟與教育研討會,北區場次。教育部主辦,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承辦。
林文達(民69)。教育計畫。台北:三民書局。
林海清(民90)。知識管理與教育行政改革。現代教育論壇一全球化的教育改革。國立教育資料館主辦,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承辦。new window
林勝結(民81)。國民小學組織結構與教師工作倦怠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玉體(民69)。西洋教育史。台北:文景書局
林清江(民70)。教育社會學。台北:國立編譯館。
林郁絲、張永宗(民90)。組織變革運動之趨向及其在學校行政領導上的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12,15-23。
林水木(民92)。國民小學學校行政組織運作之探析。學校行政雙月刊,24,65-80。
林良慶(民92)。地方公部門運用教導型組織理論進行組織創新之研究。研習論壇,27,29-36。
林文律(民89)。理想與實際。學校行政雙月刊,6,24-37。
林天祐(民87)。全面品質管理與學校行政革新。教育資料與研究,22,19-22。new window
林天祐(民93)。教導型組織一創造教育永續成功。教育資料與研究,23,61-64。new window
林本炫(民84)。從日本「班級與學校規模適正化」政策,看我小班小校運動。教育資料文摘,35(6),95-98。
林清茂(民80)。權威性格與集體主義對談判傾向與談判績效影響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玉体(民69)。西洋教育史。台北:文景出版社。
林新發(民79)。我國工業專科學校校長領導行為、組織氣氛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林新發(民88)。教育與學校行政研究一原理和應用。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林進生(民93)。新設學校組織文化之個案研究一以屏東縣崇和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素卿(民79)。艾齊厄尼「順從理論」及其在國民中小學之適用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博文(民92)。學習型組織的建立與運作一台北市雙連國小的個案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錦鳳(民92)。運用學習型組織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6),109-115。
林重澎(民78)。國民小學校長領導權力基礎教師士氣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信元(民85)。台灣大型企業行銷資訊系統對行銷管理程序之支援分析研究。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義昌(民87)。建構企業學習型組織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林鎮坤(民90)。決策。收錄在吳清基主編:學校行政新論。台北:師大書苑。
林亮雯(民93)。JamesS.Coleman社會資本論及其教育應用一TEPS之檢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春貴(民92)。國中家長教師對家長參與學校事務與組織氣氛行政決定關係知覺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偉文(民91)。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林生傳(民85)。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書局。
林慶國(民89)。從營造學習型學校的觀點一談教師進修的五項行動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8,25-30。
林益興(民91)。建構式領導成長團體動力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明地、楊振昇、江芳盛(譯)(民89)。R.G.Owens著。教育組織行為。台北:揚智文化出版。
林鍾沂、柯義龍、陳志瑋(譯)(民92)。M.HILL著。現代國家的政策過程。台北:韋伯文化。
宋德發(民93)。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塑造學校組織文化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宋宜蕙(民91)。學習型組織與員工工作壓力、工作滿足之關聯性研究一以商業無線電視台業務部為例。桃園: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志正(民89)。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伍振鷟(民90)。教育、哲學與教育哲學的界說。收錄在伍振鷟、林逢祺、黃坤錦、蘇永明合著:教育哲學。台北:五南圖書。
任美珍(民90)。領導動能大躍進。管理雜誌,283,70-73。
任懷鳴(民84)。從人口趨勢看小班小校的規劃。教改專題論壇,13,31-35。
辛俊德(民91)。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行政決定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如美(譯)(民89)。N.M. Tichy& E. Cohen著。領導引擎一誰是企業下一個接班人。台北:天下文化。
邱如美(譯)(民93)。N.M. Tichy&N. Cardwell著。教導型組織一奧林匹克級的 雙螺旋領導。台北:天下雜誌。
邱如美(譯)(民93)。T.W.Malone著企業大未來一最有效率的組織結構、最富人性的管理模式。台北:天下文化。
邱馨儀(民84)。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皓政(民94)。結構方程模式一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台北:雙葉書廊。
沈姗姗(民84)。教師專業與教師權力關係探討。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沈姗姗(民87)。學校教育改革中教師的角色調整。發表於日本成蹊大學主辦「第二屆教育課程改革亞太國際會議」。
沈姗姍(民89)。國際比較教育學。台北:正中書局。
沈姗姗(民93)。教育社會學專題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班上課補充資料。
沈文欽(譯)(民93)。J.C.波拉斯著。企業王儲一揭開商業帝國的接班密辛。台北:思高文化事業出版。
吳博修(民83)。單親家庭、家庭社會動力與青少年犯罪。社區發展季刊,68,73-77。new window
吳璧如(民79)。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清基(民68)。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教師工作滿意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2,377-483。
吳清基(民78)。教育與行政。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吳清基(民79)。精緻教育的理念。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吳清基(民79)。學校行政組織運作的探討。研習資訊,61,1- 4。
吳清山(民80)。學校行政。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民81)。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圖書。new window
吳清山(民85)。學校行政。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民86)。教育革新中學校組織再造之探討。北縣教育,24,10-15。
吳清山(民87)。教育革新研究。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吳清山(民88)。教育革新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發行。new window
吳炳銅(民83)。台北縣國民小學最適經營規模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忠泰(民84)。學校規模、編制與教育品質的關係。公眾議壇,13,24-25。
吳春助(民90)。國民小學校長學校行政混沌現象敏銳度與學校組織文化塑造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毓琳(民90)。國民中學學校行政運用知識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明清(民84)。教育研究一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明清(民90a)。教育向前跑一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台北:師大書苑發行。new window
吳明清(民90b)。教育向前跑(續)一教育改革的思維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吳明清(民91)。教育的意義、目的與功能。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班教育學方法論上課講義資料。
吳明清(民92)。知變、應變、求變:教改政策的行銷與因應策略。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班教育學方法論參考資料。
吳宗立(民86)。學校行政研究。高雄:復文書局。
吳麗芬(民75)。國民小學組織結構正式化、集中化與教師工作動機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怡靜(民87)。教導型組織,發動領導高能量。天下雜誌,87年2月,114-117。
吳新怡(民85)。企業再造下的人力資源管理變革。引自蔡文杰撰:國民小學學校經營渾沌現象敏銳度及組織權力關係重建相關之研究。
吳焰修 (民76)。組織文化之研究 : 理論與應用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萬益、林文寶(民90)。不同規模企業在經營環境組織運作企業變革策略與績效關係之研究。交大管理學報,21(1),49-80。new window
吳鄭重(民82譯)。奇異傳奇。台北:智庫文化出版社。
吳萬益、蔡明田、汪昭芬、王世偉(民89)。國內主要集團企業領導風格、企業化及組織運作特色之研究。商管科技季刊,1(1),39-65。new window
吳萬益、鍾振輝、江正信(民88)。企業文化、組織運作、製造策略與經營績效之關係研究。中華管理評論,2(1),1-14。
吳宗立(民89)。學校發展與永續經營的動力:學習型組織。國教天地,142,72-78。
吳德常(民89)。工廠營運管制系統的真義。工業自動化電子化,8,27-30。
吳明隆(民89)。SPSS一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電腦圖書公司。
吳明隆(民94)。SPSS一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台北:知城數位科技公司。
果芸(民93)。教導型組織才是致勝關鍵。收錄在邱如美譯:教導型組織。台北:天下文化。
周志宏、洪慧芬、薛元化(民85)。學校組織關係的轉變。國家政策(動態分析)雙週刊,131,11-14。new window
周淑卿(民91)。課程政策與教育革新。台北:師大書苑發行。new window
周淑卿(民93)。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武昌(民93)。學校文化報告。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學校社會學專題研究參考資料。【線上查詢】:http://www.nsdc.org/library/jsd/peterson233.html。
周武昌(民90)。哈伯瑪斯溝通行動理論及其在學校行政的應用。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班教育行政理論分析上課報告資料。
卓秀冬(民84)。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卓鴻賓(民93)。台灣中部地區公立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知識管理相關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柯進雄(民86)。學校行政領導。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胡瓊文(民87)。學校組織成員屬性、組織文化與組織變革支持度之研究一以台北市國民中小學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幼慧(編)(民88)。質性研究一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胡夣鯨(民88)。學習型補習學校及進修學校的實施策略。八十八學年度成人教育工作研討會。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
施明發(民90)。第二章,組織。收錄在吳清基主編:學校行政新論。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禹宏.魯原(編)(民93)淬煉一哈佛菁英給你的激勵。台北:金銀樹出版文化有限公司。
孫本初、陳菁雯(民86)。從學習的角度來評估人力資源的應用。考詮季刊,9,22-37。
姜添輝(民91)。資本社會中的社會流動與學校體系一批判社會學的分析。台北:高等教育出版。
高子梅(譯)(民93)。M.Kouzer&Z.Posner著。模範領導。台北:臉譜出版社。
徐振邦(民89)。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混沌現象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燕山(民70)。領導者的權力基礎與領導行為員工工作滿足。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宗林(民72)。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文景出版。
徐佳璋(民93)。組織公民行為社會資本與團隊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夏紹彰(民93)。一位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決定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殷允芃(民95)。自平凡中走來。收錄在孫運璿傳一序。台北:天下雜誌。
商周出版(譯)(民94a)。Business系列第二冊一把管理大師帶回家企業決策的最佳顧問。台北:商周出版。
商周出版(譯)(民94b)。Business系列第三冊一把管理大師帶回家企業決策的最佳顧問。台北:商周出版。
聯合報(民94.11.13)。現代管理學之父杜拉克辭世。聯合報週日版,A7,話題。
高希均(民69)。經濟學世界。台北:天下雜誌。
高強華(民88)。學校自主革新的問題分析。載於中國教育協會主編:關鍵年代的教育,80-90。new window
馬榮助(民93)。高雄市國民中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與校長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民86)。國民中小學教育改革研討會資料彙編。教育部中教司編印。
教育部(民87)。邁向學習社會。台北市。
黃天才,黃肇衍(民94)。辜振甫人生紀實一勁寒梅香。台北:聯經出版社。
黃三吉(民81)。台北市國民小學組織結構與教室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耀卿(民74)。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振球(民79)。學校管理與績效。台北:師大書苑發行。new window
黃昆輝(民69)。教育行政與教育問題。台北:五南圖書。
黃昆輝(民75)。教育行政原理。台北:三民書局。
黃昆輝(民77)。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書局。
黃榮貴(民90)。國民小學組織結構與專業承諾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富順(民88)。學習型組織緣起、意義、特性與實施。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學習型組織,1-32。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黃瑞祺(民90)。批判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黃嘉雄(民85)。轉化社會結構的課程理論一課程社會學的觀點。台北:師大書苑發行。new window
黃嘉雄(民87)。第九章,課程。收錄在陳奎憙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黃嘉雄(民90)。學校本位管理制度比較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new window
黃子騰(民88)。五項修練與學習型組織。中等教育,50(3),104-111。new window
黃耀德(民92)。大陸工程諮詢業營運體制之研究。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清海(民87)國民小學建立學習型組織策略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裕敏(民92)。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勝輝(民94)。建構學習型組織,提升學校衝突管理能力。【線上查詢】:http://192.192.169.230./edu-paper/e-doc/g0000219/edudata50-14.htm。new window
黃秀媛(民94譯)。W.C.Kim&R.Mauborgne著。藍海策略。台北:天下文化。
彭富源(民87)。教師專業自主分析一符台灣現況的詮釋與建議。研習資訊,15(2),58-63。
彭文賢(民85)。組織結構。台北:三民書局。
邱馨儀(民84)。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本初、陳菁雯(民86)。從學習的角度來評估人力資源的應用。考詮季刊,9,22-37。
郭泰(民90)。王永慶奮鬥史。台北:遠流文化出版社。
郭進隆(譯)(民93)。P.M.Senge著。第五項修練一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天下文化。
郭慶發(民90)。國民小學學校規模、組織鬆散結合程度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慶發(民95)。教導型組織的核心技術對校長學校經營的啟示。台北:學校行政雙月刊,41,11-25。
郭為藩(民73)。人文主義教育信念。台北:五南圖書。
郭為藩、高強華(民77)。教育學新論。台北:國立編譯館。
郭添財(民84)。談學校最適經營規模。公眾議壇,13,28-30。
郭莉真(民93)。策略領導對組織績效之影響一以學習型組織為中介變數。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郭丁熒(民87)。第十章,教學。收錄在陳奎憙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洪榮昭(民87)。學習型組織與終身教育座談會。社教雙月刊,85,6-25。
陳俊生、林新發(民92)。學校本位管理及其實施成效評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6(1),379-412。new window
陳賢舜(民88)。南投縣小型國民小學合併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 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怡如、陳姵文(譯)(民91)。R.Slater著。奇異之眼。台北:麥格羅‧希爾。
陳木金(民85)。混沌現象(Chaos)對學校行政的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9,69-75。new window
陳木金(民90)我國國民小學校長知識管理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知識經濟與教育研討會,北區場次。教育部主辦,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承辦。
陳木金(民93)。學校領導研究一從混沌理論研究彩繪學校經營的天空。台北: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陳麗珠(民84)。小班小校的迷失談學校最適經營規模。教育資料文摘,213,57-67。
陳家聲(民87)。二十一世紀人力資源管理發展趨勢。引自蔡文杰撰:國民小學學校經營渾沌現象敏銳度及組織權力關係重建相關之研究。
陳聖謨(民83)。高級中學組織文化與教師教學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金貴(民89)。非營利組織之人力資源管理。E世代一非營利組織管理論壇, 1-7。
陳金貴(民90)。志願服務工作的功能與推行一老人與志願服務學術研討會。台 北:中華民國老年學友協會,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陳欽春(民91)。公民社會與社會資本。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陳金貴教 授非營利組織上課參考資料。
陳恆鈞(民91)。治理互賴與政策執行。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陳昱美(民91)。企業贊助活動之相關程度、配套之行銷管理組合及贊助活動個數對於品牌權益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國正(民91)。國民小學學校本位管理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奎憙(民69)。教育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陳奎憙(民84)。學校組織與學校文化。陳奎憙主編,現代教育學。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陳奎憙(民87a)。學校組織與學校文化。收錄在陳奎憙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陳奎憙(民87b)。教育與文化。收錄在陳奎憙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陳奎憙(民88)。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陳建宏(民93)。生態工業園區營運體制及產業共生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環境規劃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千玉(譯)(民85)。E.H.Schein著。組織文化與領導。台北:五南圖書。
陳鐘金(民91)。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慶瑞(民84)。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之研究。台北:五南圖書。new window
陳煜清(民90)。教導型組織理論在我國學校組織之適用性初探。學校行政雙月刊,12,52-58。
陳淑娟(民89)。從學校組織變革談學習型組織與團隊學習。公教資訊季刊,4(1),24-31。
陳孝庭(民93)。社會資本與公民參與關係之研究一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素蘭(民92)。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學校行政決定程度、類型及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國正(民91)。國民小學學校本位管理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伯璋(民87)。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一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南宏圖書公司。
陳美如、郭昭佑(民92)。學校本位課程評鑑一理念與實踐的反省。台北:五南圖書。new window
陳清河(民89)。面對直播衛星寬頻傳輸市場新機制。泰山職訓學報,3(89),277-296。
陳永和(88)。推動學習型組織,活化教育生命力。教師之友,40(4),58-63。
陳淳斌、詹景陽(民89)。論國有企業經營體制改革中的黨委、廠長與職代會關係。中共研究,34(1),94-106。
趙怡婷(民92)。學校教師會參與學校行政決定之研究一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士軍(民78)。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許士軍(民90)。許士軍為你讀管理好書。台北:天下文化。
許士軍(民90)。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改造。李誠主編:知識經濟的迷失與省思。台北:天下文化書坊。
許士軍(民93)。許士軍談管理。台北:天下文化。
許嘉真(民91)。經營策略與營運績效之研究一以醫療院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籐繼(民90)。學校組織權力重建。台北:五南圖書。new window
許嘉政(民93)。學校本位管理與學校組織文化特性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祝瑛(民88)。台灣省中區國民中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巧鶯、彭美珠(民92)。海運公司之複合快速運送營運策略分析。運輸計畫,32(4),715-744。new window
袁世珮(譯)(民90)。R.Slater著。複製奇異。台北:麥格羅‧希爾。
袁世珮(譯)(民91)。J.A.Krames著。傑克‧威爾許領導智典。台北:麥格羅‧希爾。
袁世珮(譯)(民92)。J.A.Brickley&C.W.Smith&J.L.Zimmerman&J.Willett著。執行力組織。台北:麥格羅‧希爾。
袁世珮(譯)(民94)。J.A.Krames著。傑克.威爾許的 4E領導學。台北:麥格羅‧ 希爾。
章珮瑜(民89)。學校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鐸嚴(民74)。國民小學教師與行政人員間衝突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潤書(民87)。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張德銳(民80)。臺灣省中小型國民中學組織效能與工作滿意、組織氣氛、校長領導能力與敬業精祌之調查研究。新竹師院學報,5,99-148。new window
張德銳 (民83) 。教育行政研究。台北 : 五南圖書。new window
張德銳(民89)。新世紀我國中小學學校經營的方向。學校行政,5,12-22。
張美惠(民89)。跨越斷層:按牌理出牌。台北:時報出版社。
張清濱(民86)。學校行政與教育革新。台北:台灣書店。
張英陣(民88)。企業與非營利組織的伙伴關係。社區發展季刊,58,62-70。new window
張慶勳(民84)。國小校長轉化、互異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張慶勳(民85)。學校組織行為。台北:五南圖書。new window
張慶勳(民91)。論文寫作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慶勳(民93)策略與執行力一學校組織文化的核心。學校行政雙月刊,29,3-16。new window
張明輝(民88)。企業組織的革新對學校組織再造的啟示。教師天地,9,10-16。
張明輝(民88)。關鍵年代的學校組織再造。載於中國教育協會主編:關鍵年代的教育,114-116。
張明輝(民90a)。第十四章,革新。收錄在吳清基主編:學校行政新論。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張明輝(民90b)。第十五章,發展趨勢。收錄在吳清基主編:學校行政新論。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張明輝(民91)。企業管理理論在學校經營與管理的應用。教師天地,120,頁28-36。
張仁家、趙育玄(民92)。教導型組織一創造技專院校永續經營的活力。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5),80-87。
張生旺(民81)。資訊科技對管理管理規劃與決策之影響一以台灣企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永欽(民91)。台北市國小校長領導行為塑造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濬哲(民90)。國小編制合理性之研究一以國小教師訂位來比較國、高中編制之現況為例。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春興(民73)。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民86)。教育心理學一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耀南(民94)。知識社會學在中國。【線上查詢】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HIAW/384432.htm(94.9.5)。
張國松(民91)。國民小學班級團體動力與班級士氣之關係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簡婉岑(民92)。以社會資本之觀點探討知識流通對組織績效之影響一以連鎖企業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凱迪(民92)。社會資本、創業導向組織資源與創業績效之關係。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張儷(民90)。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學校校長課程行政決定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建成(民91)。批判的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學富文化事業出版社。
張輝雄等(民88)。「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標準條文草案計畫」報告書。教育部委託專案計畫報告。
曾燦金(民86)。美國學校本位管理發展之研究。國教月刊,43(5-6),21-30。
曾金美(民91)。國民小學教職員對學校組織在造意見之調查研究。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浚添(民89)。台灣省政府警政聽裁撤後警政機關組織再造策略之研究一以內政部警政署為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萬廷(民91)。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決定方式對教師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進丁(民78)。國民小學校長權力策略、行政溝通行為與學校組織氣氛之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鄭燕祥(民90)。學校效能及校本管理發展的機制。台北:心理出版社。new window
鄭燕祥(民92)。教育領導與改革。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鄭瑞澤(民57)。學習團體的心理一基本理論與技術。台北:台灣書店。
鄭崇趁(民86)。學習型組織對於教育行政的啟示。學生輔導通訊,50,10-17。
鄭崇趁(民87)。教育計畫與評鑑。台北:心理出版社。
鄭崇趁(民89)。探尋教育改革的發展脈絡。教育部主編:學生輔導,69,6-19。
鄭崇趁(民91)。交互作用,整合發展一教訓輔三合一方案的管理哲學。九十一學年度師範院校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
鄭耀忠(民90)。高級中學行政主管知識管理態度、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清波(民92)。台中縣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管理與教師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端容(民88)。小學校長營造學習型學校的具體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27,33-36。new window
鄭彩鳳(民87)。學校行政一理論與實際。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楊艾俐(民95)。孫運璿傳。台北:天下雜誌。
楊州松(民85)。後現代主義與教育研究。收錄在中華民國比較學會主編:教育、 傳統、現代化與後現代化。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楊深坑(民77)。理論、詮釋與實踐一教育學方法論論文集(甲輯)。台北:師 大書苑。
楊深坑(民85)。現代化與後現代思潮衝擊下的師資培育。收錄在中華民國比較 學會主編:教育、傳統、現代化與後現代化。台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楊深坑(民91)。科學理論與教育學發展。台北:心理出版社。new window
楊國賜(民69)。現代教育思潮。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
楊文雄(民76)。教育組織理論研究。台中:省政府教育廳。
楊進成(民89)。國民小學校長營造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一以台北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揚雪冬(民92)。社會資本:對一種新解釋範式的探索。收錄陳金貴教授影印參考資料: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非營利組織專題研究上課參考資料。
楊碩英(民83)。再造組織的無限生機。載於第五項修練導讀。台北:天下文化。
楊振富(譯)(民91)。P.Senge&N.Cambron-McCabe&T.Lucas&B.Smith&J.Dutton&A.Kleiner合著。學習型學校。台北:天下文化。
葉學志(民74)。教育哲學。台北:三民書局。
葉至誠(民86)。社會學。台北:揚智出版社。
葉淑儀(譯)(民89)。D.Walker&L.Lamber&D.P.Zimmerman&J.E.Copper&M.D.Lambert&M.E.Gardner&P.J.Ford Slack著。教育領導一建構論的觀點。台北:桂冠圖書。
葉至誠(民86)。社會學。台北:揚智出版社。
趙怡婷(民92)。學校教師會參與學校行政決定之研究一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用生(民89)。課程改革。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歐陽教(民73)。教育哲學導論。台北:文景出版社。
歐陽教(民73)。教育哲學導論。台北:文景出版社。
歐陽教(民85)。教育的概念分析。收錄在黃光雄主編: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蔡保田(民77)。學校行政。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蔡俊傑(民93)。領導新趨勢:教導型組織。教育研究月刊,124,84-94。new window
蔡進雄(民81)。國民中學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組承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家廷(民93)。國民小學學校本位管理、組織氣氛與教師交學校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榮福(民92)。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變革支持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培村(民74)。國民中小學校長的領導特質、權力基礎、學校組織結構及組織氣候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蔡文杰(民90)。國民小學學校經營混沌現象敏銳度及組織權力關係重建之相關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傅統先(民81)。哲學與人生。台南:大夏出版社。
聞天(編)(民93)。影響世界的25位商業領袖。台北:晨星出版社。
瞿立鶴(民77)。教育計畫之理論分析。理論與政策,2(3),35。new window
戴寶蓮(民90)英國學校本位管理模式評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研究生論文集,5,238-248。
戴至中(譯)(民91)。D.Ulrich&S.kerr&R.Ashkenas著。合力促進再造奇異。台北:麥格羅‧希爾。
戴振浩(民90)。國民小學男女校長領導特質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國立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慶仁(民89)。學校推動父母參與的具體措施,載於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主編:教師天地,108,18-24。
劉春榮(民80)。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承諾研究。教育資料集刊,22,85-95。new window
劉春榮(民81)。國民小學學校組織結構、教師對組織功能需求與學校衝突研究。初等教育學刊,7,38-84。new window
劉興漢(民79)。淺談組織之意義。教師天地,46,6-8。
劉常勇(民91)。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經濟與教育研討會,北區場次。教育部主辦,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承辦。
劉維德(民90)。國民小學公共關係與行政決定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茂玄(民91)。學校組織文化之個案研究一以彰化市某國民小學為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振寧(民88)。哈伯瑪斯溝通行動理論在行政決定合理性歷程應用之研究一以高雄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毓玲(譯)(民94)。P.F.Drucker著。典範移轉一杜拉克看未來管理。台北:天下文化。
秦夢群(民86a)。教育行政一理論部分。台北:五南圖書。
秦夢群(民86b)。教育行政一實務部分。台北:五南圖書。
秦夢群、黃貞裕(民90)。教育行政研究方法論。台北:五南圖書。
秦夢群(民90)。教育在知識經濟發展上的角色與策略。知識經濟與教育研討會,北區場次。教育部主辦,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承辦。new window
秦夢群(民94)。營造學習型學校:教育行政人員應有的體認與策略。【線上查詢】:http://192.192.169.230./edu-paper/e-doc/g0000305/discourse04-57.htm。
聞天(編)(民93)。影響世界的25位商業領袖。台北:晨星出版社。
瞿立鶴(民77)。教育計畫之理論分析。理論與政策,2(3),35。new window
羅清水(民87)。教師專業自主與教學選擇權。研習資訊,15(5),1-4。
羅耀宗(譯)(民95)。J.Welch&S. Welch著。致勝。台北:天下文化。
羅虞村(民75)。領導理論研究。台北:文景出版社。
羅秋美(民90)。台灣地區科學園區開發與營運機制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云辰(民93)。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行政決定與教師增權益能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棟樑(民85)。如何促進學校教育之現代化。收錄在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 編:教育、傳統、現代化與後現代化。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詹棟樑(民91)。後現代主義教育思潮。台北:渤海文化出版。new window
樂為良(譯)(民91)。J.A.Krames著。傑克.威爾許簡單講。台北:麥格羅.希爾。
謝文全(民76)。教育行政一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出版社。
謝文全(民78)。教育行政。台北:文景出版社。
謝文全(民86)。學校行政。台北:五南圖書。
謝文全(民93)。教育行政學。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謝小芩(民77)。好學校的必備條件。教育資料文摘,126,4-13。
謝文豪(民76)。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組織溝通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美慧(民88)。新世紀教育行政領導理念一後現代領導。收錄在林新發教授影印參考資料: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行政碩士班。
顏玉雲(民85)。後現代主義與比較教育學之發展。收錄在中華民國比較學會主 編:教育、傳統、現代化與後現代化。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顏慶芳(民92)。一位國小校長實施學校本位管理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月娟、陳琇玲(譯)(民90)。P.Senge&N.Cambron-McCabe&T.Lucas&B.Smith&J.Dutton&A.Kleiner著。變革之舞一持續「學習型組織」動力的挑戰與策略(上)。台北:天下文化。
梁福鎮(民88)。普通教育學。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賈馥茗(民72)。教育哲學。台北:三民書局。
管康彥(民86)。顧客導向與服務觀念之企業型政府建構:成功民營企業改造之借鏡。引自蔡文杰撰:國民小學學校經營渾沌現象敏銳度及組織權力關係重建相關之研究。
曹明瑞(民91)。學校決策會議運用教育對話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偉斯(民91)。談教育機構知識管理的行動構思一組織學習的啟發。知識經濟與教育研討會,北區場次。教育部主辦,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承辦。
廖錦文(民91)。職業學校學習型組織指標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齊若蘭(譯)(民93)。管理聖經。台北:遠流出版社。
齊若蘭(譯)(民91)。J.Collins著。從A到A+。台北:遠流出版社。
齊思賢、楊幼蘭(譯)(民93)。L.Bossidy&R.Charan著。應變一用對策略做對事。 台北:天下文化。
溫明麗(民85)。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超越現代與後現代。收錄在中華民國 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傳統、現代化與後現代化。台北:師大書苑。
溫明麗(譯)(民87)。W.Carr著。新教育學。台北:師大書苑。
MBA核心課程編譯組(編譯)(民94)。企業管理。台北:讀品文化。
陸家瑩(民93)。企業學習型組織建構模式之實証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舒緒偉(民79)。國民小學教師溝通滿意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潘文忠(民81)。國民中學組織結構類型與教師士氣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魏惠娟(民87)。學習型組織的迷失與省思。成人教育,43,35-43。
魏錦堂(民91)。國小行政組織再造的新構想一從教育部的組織再造及人力規劃試辦方案說起。學校行政雙月刊,21,86-102。
潘文章(民83)。管理學。台中:三民書局。
譚地洲(民93)。經營鬼才一傑克.威爾奇。台北:新翰文化事業出版。
蘇永明(民85)。國家與教育:現代與後現代的觀點一一個西洋近代教育史的考 察。收錄在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傳統、現代化與後現代化。 台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蘇永明(民90)。社會正義與教育。收錄伍振鷟、林逢祺、黃坤錦、蘇永明合著:教育哲學。台北:五南圖書。
蘇永輝(民87)。基隆市國民小學經營規模效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富元(民93)。如何養出成群接班人一教導型組織崛起。【線上查詢】http//www.cw.com.tw/Files/article/frontend/Sub.asp?page=1&SubjectId=1002&key=2699(93.11.19)。
嚴春財(民93)。教導型組織對學校組織再造之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25,3-10。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編)(民85)。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計畫彙編。
國民中小學組織再造及人力規劃試辦方案(民91)。台北:教育部

貳、英文部分
Anderson,H.H.(1943).Domination and socially integrative behavior.In R.G.Barker,et al(eds.)Child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McGraw-Hill,458-83.
Ader,M.(1984).The paideia program. New York:Macmillan.
Adler,P.S.(2000).Social captital:The good,the bad,and the ugly.California:Los Angeles.
Apple,M.W.(1990).Ideology and curriculm(2nd edition).New York:Routledge.
Assael, H. (1987).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action.Boston,Mass.:Kent Pub.
Bruner,J.(1966).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 New York:Norton.
Burns,J.M.(1978). Leadership. New York:Harper&Row.
Bruner,J.S.(1964).The course of cognitive thought.American Psychologist.19,1-5.
Barnard,C.I.(1968).Function of executive.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andura,A.(1978).Social learning theory.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Bass, B. M.(1985).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s. New York:Free Press.
Becker,G.(1964).Human capital. New York :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Barth,R.S.(2002).The culture builder.Educational Leadership.59(8),2-19.
Baker,W.(1990).Market networks and corporate behavior.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6,589-625.
Belliveau,M.A.,OReilly,C.A.I.&Wade,J.B.(1996).Social capital at the top:Effects of social similarity and atatus on CEO compens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9(6),1568-1593.
Bourdieu,P.(1985).The forms of capital. In J.G.Richardson(Ed.),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pp. 241-58). New York : Greenwood.
Bourdieu,P.,&Wacquant,L.J.D.(1992).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rehm,J.,&M.R.W.(1997).Individual-level evidence for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social capital.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41,999-1023.
Burt,R.S.(1992).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urt,R.S.(1997).The contingent value of social capital.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42(2),339-365.
Bohlander,G.&Snell,S.(2004).Managing human resources.OH:Lachina.
Bacharach,S.B.,&Mundell,B.(1995).Images of school-structures and roles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California:A sage publications company Thousand Oaks.
Corwin,R.G.(1967).Education and sociology of complex organization.In D.H.Hanson et al.(Ed),Education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Cohen,M.D., March,J.G.&Olsen,J.P.(1972).A garbage can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hoice.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7,1-25.
Cameron,K.S.(1984).The effectiveness of in effectiveness.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6,235-258.
Coleman,J.S.(1990).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Press.
Coleman,J.S.(1988a).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4,95-120.
Coleman,J.S.(1988b). Social theory,Social research,and a theory of a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1,1309-1335.
Coleman,J.S.(1990).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oleman,J.S.&Hoffer,T.B.(1987).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The impact of communities. New York :Basic.
Conger,J.A.,& Kanungo, R.N.(1998).Charismatic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Thousand Oaks,Calif:Sage Publications.
Capra,F.(1982).The turning point .New York:Simon&Schuster.
Chubb,J.E.&Moe,T.M.(1990).An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on school.in politics,markets,and American schools.Washington,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Cumming,T.G.,&Worley,C.G.(1993).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5thtt ed.). New York :West Publishing.
Coleman,J.S.(1990).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hampoux,J.E.(1996).Organizational behavior:integrating individuals,group,and processes. New York:west publishing company.
Gibson,J.L.&Ivancevich,J.M.&Donnelly,J.H.(1997).Organizations:behavior,structure,processes.Boston:Von Hoffmann Press.
Fiedler,F.E.(1967).A theory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New York:McGraw Hill.
Feyerabend,P.(1978).Science in a free society.London:Verso.
Daft,L.R.&Noe,R.A.(2001).Organizational behavior.Florida:Orlando.
Daft,R.M.(2002).The leadership experience. New York:Harcourt College。
Dunham R.B. & Pierce, J.L. (1989). Management.Glenview.Scot,Foresman and Company.
Dwyer,D.,Lee,G.,Rowan,B.,&Bossert,S.(1983).Five principles in action:Perspectives on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San Francisco:Far West Laborator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avis,G.A.,&Thomas,M.A.(1989).Effective schools and effective teachers.Ally and Bacon.
Denison, D. R. (1990). Corporate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New York : Wiley.
Daft,R.L.&Steers,R.M.(1986).Organizations:a micro/macro approach.HarperCllins Publisher.
Daft,R.L.(1995).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5th Edition).St.Paul:West Publishing.
Edmonds,R.R.(1981).Making public school effective.Social policy,12,28-32.
Etzioni,A.(1964).Moden organizations.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Elmore,R.F.and Associates(1990).Restructuring school:The next generation ofeducational
refor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Estler,E.S.(1988).Decision making,in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Norman J.Boyan,ed.New York:Longman.
French,J.R.P.&Raven,B.(1959).The bases of social power.In D. Cartwright(Ed.),Studies in social power.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Fullan,M.(1993).Change forces:Probing the depths of educational reform.London:Falmer Press.
Fukuyama,F.(1995).Trust: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 New York :Free Press.
Fukuyama,F.(1997). Social capital and the modern capitalist economy:Creating a high trust workplace. Stern business.
Fukuyama,F.(1997).Social capital and the modern capitalist economy:Creating a high trust workplace.Stern business.
Gleick,J.(1987).Chaos.London:Abacus.
Gardner,H.(1983).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New York:Basic Books.
Gardner,J.W.(1990).On leadership .New York:Free Press.
Gittell,J.H.,&Weiss,L.(1998).How organization design shapes networks:Toward a grounded theory of crossfunctional coordination ,Working paper,Harvard Business school,Boston,MA.
Granovetter,M.S.(1973).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78(6),1360-1380.
Granovetter,M.(1985). Economic action,Social structure,and embedded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1,481-510.
Hayles,N.K.(1990).Chaos bound:Orderly disorder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science.Ithaca. 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Hoy,W.K.&Miskel C.G.(2001).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6rd ed.).New York:McGraw-Hill。
Herzberg,F.(1966).Work and the nature of man.Cleveland,Ohio:World.
Hopkins,D.&Crain,K.(1985).School climate:The key to an effective school,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69th),New Orleans,L.A.January,25-29.
Hopkins,D.(1996).Towards effective school improvement.In J.,Gray,D.,Reynolds,and Behavior,(4tth ed).Bostom:Irwin/McGraw-Hill.
Hersey,P.&Blanchard,K.H.(1988).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Utilizing
human resources(5tth ed.).New Jersey:Prentice-Hall.
Hitt, M. A., Middlemis R. D.& Mathis, R. L. (1989). Management : Concepts and effective practice. Taipei : Hwa-Tai Book.
Hodgetts, R. M. & Luthans, F. (2000).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 Culture, Strategy, And behavior, (4tth ed.) Boston : Irwin/McGraw-Hill.
Hellriegal,D.,Slocum,J.W.,&Woodman,R.W.(1989).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Hargreaves,A.,Macmillan(1995).The Balkaniz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In  Siskin,L.S. Little,J.W.(eds),The subjects in question.N.K.:Teachers College Press.
Hargreaves,D.(1972).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nd education.London:RKP.
Hammer,M.,&Champy,J.(1993).Reenginn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New York :Haper Business.
Horne,S.(1992).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within educational systems;Some implications  of a loose-coupling model.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20
 (2),88-98.
Hardin,Russell.(1998).Social capital. Working paper,New York University.
Hyden,G.(1997).Civil society,social capital,development dissection of complex discourse.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32(1),3-30.
Koontz,H. ,& 0'Donnell, C.(1976).Management,a book of readings.New York:McGraw Hill.
Krackhardt,D.,&Stern,R.(1988). Informal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al crises:An experimental simulation.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51,123-140.
Krackhardt,D.,&Hanson,J.R.(1993).Informal networks:The company behind the chart.Harvard Business Review,July-August,104-111.
Kotler,P.&Andreasen,A.R.(1997).Strategic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N.J.:Prentice-Hall.
Krames,J.K.(2005).How to put GEs leadership formula to work in your organization:New York:McGraw-Hill.
Kern,H.(1998).Lack of trust,surfeit of trust :Some causes of the innovation crisis in German industry.In C.Lane &R.Bachmann(Ed.),Trust within and between organizatio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ipsky,M.(1980).Street level bureaucracy.New York:Russel Sage Foundation.
Lieberman,A.,&Miller,L.(1984).Teacher,Their world,And their work.Arlington,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indblom,C.E.(1959).The science of muddling through.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2),79-88.
Leithwood,K.&Tomlinson,D.(1996).Transformational school leadership.In.K. Leithwood ,J.Champan,D.Corson,P.Hallinger,&A.Hart(Eds),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administration(pp.785-840).Dordrecht,The Netherland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
LyotardJ.F.(1984).The postmodern condition:A report on knowledge.trans by G.Bennington&B.Massumi,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Likert,R.(1967).The human organization:Its management and value. New York:McGraw Hill.
Lewicki,R.J.,Bunker,B.B.(1995).Trust in relationships:A model of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In B.B. Bunker&J.Z.Rubin(Ed.)Conflict,cooperation,and justice.San Francisco:Jossey-Bass Inc.
Lewin, K.(1952).Group decision and social change.In G.E.Swanson,T.M.Newcomeb,&E.L.Hartley(Eds.),Readings in social pschyology.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Levine,D.U.(1992).An interpretive review of US research and practice dealing with unusually effective school.In Reynolds,D.&Peter Cuttance(ED),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policy and practice.London:Cassell.
Maslow,A.H.(1943).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Psychological Review,50,370-396.
Maslow,A.H.(1968).Som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of humanistic psychologies.Harward Educational Review,Fall,38,691.
Maira,A.&Scott-Morgan,p.(1997).Accelerating organiza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okwa,M.P.(1981).Governmen maketing :An inquiry into theory ,process,and perspective. Governmen maketing:Theory and practice . 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28.
McCormack-Larkin,M.,&Kritek,W.(1983).Milwaukees project RISE.Educational Leadership,40,16-21.
Miller,S., Hickson,D., Wilson,D.,(1996),Decision-making in organizations,Hand book of  Organization Studies,293-312.
Meyerson,E.M.(1994).Human capital,social capital and compensation: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social contacts to managers incomes.Acta Sociologica,37,383-399.
Minkoff,D.C.(1997).Producing social capital:National social movements and civil society.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40(5),606.
March,J.G.&Olsen,J.P.(1976).Ambiguity and choice in organizations.Bergen,Oslo,and Tromso:Universitetsforlaget.
Mckinney,J.R.&Garrison,J.W.(1994).Postmodernism and educational leadership:The new and improved panopticon,In Maxcy,S.J.(eds.)Postmodern school leadership.London:Praeger.
Nahapiet,J.,&Ghoshal,S.(1998). Social capital,intellectual capital,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3(2),242-266.
Olsen,J.P.&Cohen,M.D.& March,J.G.(1972).A garbage can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hoice,Administrative Quarterly,17(1),1-13.
Ouchi, W. G. (1981). Theory Z : How American business can meet the Japanese challenge. New York : Avon Books.
Owens, R. G. (198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Hall.
Owens,R.G.(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Boston:Allyn and Bacon.
Ott, J. S. (1989).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perspective. Chicago, Ill. : Dorsey Press.
Ozmon,H.A.&Craver,S.M.(1995).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
Pettigrew, A. M. (1979). In study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4, 570-581.
Peterson,K.D.(2002)Positive or negative?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Summer,.23,3.
Portes,A.,(1998). Social capital:Its origins and applications in modern sociology.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4,1-24.
Porter,L.W.&Lawler,E.E.(1965).Properties of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n relation to job attitude and job behavior.Psychological Bulletin,64.
Putnam,R.D.(1995).Bowling alone:Americas declining social capital.Journal of Democracy,6,65-78.
Riches,C.&Morgan,C.(1992).Introduction.In C.Riches&C.Morgan(Ed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Milton Keyness:Open University Press.
Robbins,S.T.(1992).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Hall.
Robbins,S.T.(2001).Organizational behavior(9tth ed).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Hall.
Robbins, S. P. (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7t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 Hall.
Skinner,B.F,(1974).About behaviorism. New York:Vintage Books.
Steers,R.M.(1977).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2,46-56.
Stogdill,R.M.(1974).Handbook of leadership:A survey of theory and research.NewYork:Free Press.
Sathe, V. (1983).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culture: A manager’s guide to action.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Autumn 1983, 5-23.
Sergiovanni,T.J.(1984). Leadership and excellence in schooling.Educational Leadership,41(5),4-13.
Sergiovanni,T.J.(1995).The principalship:A reflective practive perspective(3ed).Boston:Allyn&Bacon.
Senge,P.(1990).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NewYork:Doubleday.
Schein,E.H.(1992).Organizations in culture and leadership(2ed).San Francisco:Jossey-Bass.
Sarbin,T.(1986).The narrative root of metaphor for psychology.In T.R. Sarbin(ed),Narrative psychology:The storied of human conduct(pp.3-21). New York :Praeger.
Storey,J.&Sisson,K.(1993).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Steers,R.M.(1977).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A behavioral view.CA:Good-Year.
Smircich, L. & Calas, M. B. (1995).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 theory . Aldershot, Hants, England : Brookfield, Vt. : Dartmouth.
Shafrits,J.M.,&Ott,J.S.(2001).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6ed).Florida:Harcourt.
Shapiro,D.L.,Sheppard,B.H.,Cheraskin,L.(1992).Business on a handshake.Negotiation Journal,365-377.
Tichy,N.M.(1981).Networks in organizations.In P.C.Nystrom&W.H.Starbuck(Ed.)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Design(pp.225-249).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ichy,N.M.&Cohen,E.(1997).The leadership engine:How winning companies build leader at every level.New York:Harper Business.
Tichy,N.M.&Cohen,E.(1998).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IEE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26(4),79-86.
Thomas,Pyzdek.(1996).Six sigma: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Im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ASC Press.
Tichy,N.M.,(1983).Managing strategic changee,John Wiley and Sons,19-26.
Tichy,N.M.&Sherman,S.(1993).Control your destiny or someone else will. New York:HarperCollins.
Tichy,N.M.&DeVanna,M.A.(1997).The transformational leader:The key to global competitiveness. New York:HarperCollins.
Tichy,N.M.&h Cohen,E.(1998).The teaching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