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家長式領導與差序式領導對學校效能之影響 -以調節焦點與學校組織文化為中介變項
作者:蕭淳元
作者(外文):Shun-Yuan Hsiao
校院名稱:國立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研究所
指導教授:吳金香
李茂能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2
主題關鍵詞:家長式領導差序式領導調節焦點學校組織文化學校效能Paternalistic leadershipDifferential leadershipRegulatory focus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sSchool effectivenes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9)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0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探討在以調節焦點與學校組織文化為中介變項的條件下,家長式領導與差序式領導對學校效能之影響。以SEM及HLM方法,針對全國72所國小校長及770位教師為樣本進行分析,獲得以下結論:
一、校長知覺自身的家長式領導與差序式領導行為與教師知覺校長家長式領導與差序式領導行為,兩者之間並無關聯。
二、在校長家長式領導中,德行領導與仁慈領導的自我知覺顯著高於教師的知覺。
三、校長與教師知覺校長的差序式領導,兩者間均未有差異。
四、本研究以家長式領導、差序式領導為自變項、調節焦點及學校組織文化為中
介變項與學校效能為依變項之SEM模式有良好適配度與推論效度。
五、教師所知覺的家長式領導除了會直接影響學校效能外,也會透過調節焦點、
學校組織文化來影響學校效能。
六、教師所知覺的差序式領導,會透過學校組織文化來影響學校效能。
七、教師所知覺的家長式領導對學校效能具有正向的影響力;而差序式領導對學
校效能出現負向的影響力。
The purpose of this survey research intended to investigate how the regulatory focus and the 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ffec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differential leadership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The obtained data from 72 principals and 770 teachers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wan were analyzed using SEM and HLM. Major findings are listed below:
1.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exits between principals’ self-perception of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and differential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hem.
2. As to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principals’ self-perception of moral leadership and benevolence leadership is higher than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hem.
3. There is no discrepancy between principals’ perception of differential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perception of it.
4. The proposed SEM model for- “The impact of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and differential leadership on school effectiveness:Regulatory focus and 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s taken as mediation variables” fits both the estimation sample data and the cross-validation sample data well.
5. From teachers’ viewpoint,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can directly affect school’s effectiveness and indirectly affecct it via the regulatory focus and the 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6. From teachers’ viewpoint, differential leadership can affect school’s effectiveness through the 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7. From teachers’ viewpoint,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can exert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school’s effectiveness. However, differential leadership can exert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school’s effectiveness.
中文部份
王如哲(1998)。教育行政學。台北市:五南圖書。
王韋程(2010)。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家長式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台南市。new window
江滿堂(2007)。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型態、團體動力、學校組織文化特質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new window
江嘉羚(2008)。桃園縣國中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效能感、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縣。
吳金香(2000)。學校組織行為與管理(初版)。台北市: 五南圖書.new window
吳明隆(2011)。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三版)。台北市:五南圖書。
吳尉嘉(2009)。國小教師知覺校長家長式領導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
吳清山(2005)。教育行政學。台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2010)。學校效能研究(二版)。台北市:五南圖書。new window
吳遠志(2011)。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卓越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台北市。
呂志昌(2011)。轉換型領導對國軍同仁組織承諾的影響:以調節焦點為中介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台南縣。
巫敘竹(2009)。主管分配公平與部屬效能:知覺他人主管公平的調節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所,嘉義縣。
李勇緻(2012)。新北市國小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學位論文。
李厚學(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文化、學校行銷與學校行政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李茂能(2006)。結構方程模式軟體amos 之簡介及其在測驗編製上之應用:Graphics&; basic。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茂能(2011)。圖解amos在學術研究之應用(二版)。台北市:五南圖書。
李健慧(2010)。學校組織創新管理、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暨南大學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士學位學程,南投縣。
何進春(2007)。台南縣國小學校長家長式領導、學校氣氛與教師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周怡君(2006)。國小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台南市。
周玲媛(2012)。家長式領導對員工組織承諾的影響:以調節焦點為中介之跨層次觀點。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台南縣。
林明村(2002)。直屬主管之差序格局對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林俊賢(2008)。關係(guanxi)、政治氛圍對權力基礎的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立德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南市。
林龍和(2005)。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服務士氣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邱兆宏(2004)。壓力與健康:整合分析與模式驗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高雄市。
邱皓政(2012)。量化研究法(三):測驗原理與量表發展技術(初版)。台北市:雙葉書廊。
侯昭原(2009)。部屬差序格局知覺與組織承諾、主管承諾之關聯性—工作疏離感的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管理學院運籌管理學系。
姜定宇、張菀真(2010)。華人差序式領導與部屬效能。本土心理學研究,33,109-177。new window
紀如鴻(2006)。周而不比與比而不周:華人差序領導與德行領導之關係及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班,高雄市。
范慶鐘(2011)。國民小學校長多元架構領導、學校組織健康、教師專業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嘉義縣。new window
夏小琪(2006)。台南縣市國小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台南市。
凌文輇(1991)。中國人的領導行為。在楊中芳、高尚仁編著,「中國人‧中國人」-人格與社會篇。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new window
徐文忠(2005)。從差序管理行為探討高階團隊的形成與績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徐瑋伶(2004)。華人企業領導者之差序式領導:海峽兩岸企業組織之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new window
徐瑋伶、鄭伯壎、郭建志和胡秀華(2006)。差序式領導。在鄭伯壎、姜定宇編著,華人組織行為:議題、作法及出版(初版)(頁84-121)。台北市:華泰文化。new window
秦夢群(2010)。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初版)。台北市:五南圖書。
高承恕、陳介玄(1989)。台灣企業運作的社會秩序-人情關係與法律。社會與經濟,3、4,151-165。
康自立、蘇國楨、張淑萱、許世卿(2001)。中國式領導模式的發展及其在技職院校之應用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7,133-154。new window
康榮民(2011)。家長式領導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調節焦點的中介與干擾效果。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台南縣。
張友中(2010)。家長式領導與學校組織公平對國小教師體育工作投入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體育教學碩士在職專班,台東縣。
張能發(2007)。台東縣國小校長轉化領導.家長式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台東縣。
張貴霖(2010)。雲林縣國民小學校長家長式領導、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張偉豪(2011)。Sem論文寫作不求人。高雄市:三星統計服務有限公司。
張國義(2004)。員工歸類模式對甄選、晉升之影響:差序格局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new window
張菀真(2009)。華人差序式領導與部屬效能與部屬態度。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所,嘉義縣。new window
符碧真(2005)。國內學術研究國際化與教育類SSCI期刊簡介。在國科會教育學門北區新進學者研討會,台北市。
莊佳樺(2008)。差序格局對組織政治行為與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國內公民營企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商學研究所,台北市。
莊慧敏(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專業自主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縣。
莫素雲(2007)。校長家長式領導、教師信任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高級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縣。
陳星宏(2011)。家長式領導、差序式領導與部屬反應:文化價值的調節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嘉義縣。
陳唯真(2011)。差序格局及互動公平對主管部屬關係品質與群體認同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新北市。
陳鈞泓(2011)。屏東縣國民小學科技領導、組織學習、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
陳裕國(2011)。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嘉義縣。
彭懷真(1989)。台灣企業業主的關係與轉變---一個社會學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new window
曾素惠(2007)。屏東縣國小校長家長式領導ˋ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游謦銘(2008)。差序格局知覺對政治行為、組織公民行為的關聯性:個體向心力及正義知覺的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管理學院後勤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費孝通(1948)。鄉土中國與鄉土重建。上海市:觀察社。
黃光國(1985)。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在楊國樞編著,中國人的心理(頁289-318)。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new window
黃光國(1995)。儒家價值觀的現代轉化:理論分析與實徵研究。本土心理學研究,3,276-338。new window
黃光國(2003)。社會科學的理路(二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光國(2005)。華人關係主義的理論建構。在楊國樞、黃光國、楊中芳編著,華人本土心理學(上冊)(頁215-248)。台北:遠流。new window
黃宗顯(2008)。1996~2007年學校文化研究的狀況與前瞻。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4,27-48。new window
黃宗顯、陳麗玉、徐吉春、劉財坤、鄭明宗、劉峰銘 等(2008)。學校領導:新理論與實踐(初版)。台北市:五南圖書。
黃章汶(2006)。差序格局對員工工作態度影響之研究 -以金門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碩士在職專班,台北市。
黃懿慧(2002)。“關係取向”理論模式初探:組織與利益關係人關係之探討。本土心理學研究,18,95-172。new window
楊國樞(1993)。中國人的社會取向:社會互動的觀點。在楊國樞、余安邦編著,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理念與方法(頁82-142)。台北:桂冠。new window
楊國樞、葉明華(2005)。家族主義與泛家族主義。在楊國樞、黃光國、楊中芳編著,華人本土心理學(上冊)(頁249-292)。台北:遠流。new window
楊淙富(2012)。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台中市。new window
劉紀曜(1982)。公與私--忠的倫理內涵。在黃俊傑編著,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二:天道與人道(頁171-207)。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樊景立、鄭伯壎(2000a)。家長式領導:再一次思考。本土心理學研究,13,219-226。new window
樊景立、鄭伯壎(2000b)。華人組織的家長式領導:一項文化觀點的分析。本土心理學研究,13,126-180。new window
蔡永红(2005)。美国学校效能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比較教育研究,26(11),1-6。
蔡進雄(2010)。國民小學教師心目中理想的校長領導行為:本土化之觀點與初探。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6,27-50。new window
蔡韻瓊(2008)。國民中學校長家長式領導、教師心理契約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鄭伯壎(1989)。領導行爲、工作特性及領導效能。復興崗學報,43,229-246。new window
鄭伯壎(1991)。家族主義與領導行為。在楊中芳、高尚仁編著,中國人‧中國心:人格與社會篇(頁365-407)。台北市:遠流。new window
鄭伯壎(1994)。權威家長的領導行為。在楊國樞、余安邦編著,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理念與方法篇(一九九二)(再版)(頁255-291)。台北市:桂冠。new window
鄭伯壎(1995)。差序格局與華人組織行為。本土心理學研究,3,142-219。new window
鄭伯壎(2004)。華人文化與組織領導:由現象描述到理論驗證。本土心理學研究,22,195-251。new window
鄭伯壎(2006)。整合分析。在鄭伯壎、姜定宇編著,華人組織行為:議題、作法及出版(初版)(頁188-232)。台北市:華泰文化。new window
鄭伯壎、周麗芳、黃敏萍、樊景立和彭泗清(2003)。家長式領導的三元模式:中國大陸企業組織的證據。本土心理學研究,20,209-250。new window
鄭伯壎、周麗芳和樊景立(2000)。家長式領導:三元模式的建構與測量。本土心理學研究,14,3-64。new window
鄭伯壎、林姿葶、鄭弘岳、周麗芳、任金剛和樊景立(2010)。家長式領導與部屬效能:多層次分析觀點。中華心理學刊,52(1),1-23。new window
鄭伯壎、黃敏萍(2005)。華人企業組織中的領導。在楊國樞、黃光國、楊中芳編著,華人本土心理學(下冊)(頁749-780)。台北:遠流。new window
鄭伯壎、劉怡君(1995)。義利之辨與企業間的交易歷程:臺灣組織間網絡的個案分析。本土心理學研究,4,1-41。new window
鄭伯壎、樊景立和周麗芳(2006)。家長式領導:模式與證據(初版)。台北市:華泰文化。new window
鄭伯壎、謝佩鴛和周麗芳(2002)。校長領導作風、上下關係品質及教師角色外行為:轉型式與家長式領導的效果。本土心理學研究,17,105-161。new window
鄭伯壎、莊仲仁(1981)。基層軍事幹部有效領導行為之因素分析:領導績效、領導角色與領導行為之關係。中華心理學刊,4,2-41。new window
鄭莉伶(2007)。高雄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家長式領導、學校組織溝通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鄭燕祥(2004)。教育領導與改革新範式。台北市:高等教育出版。
鄭燕祥(2006)。教育範式轉變-效能保證。台北市:高等教育出版。new window
謝文全(2005)。教育行政學(二版)。台北市:高等教育。
謝佩鴛(2000)。校長領導作風、上下關係品質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台北市。
謝金青(2004)。跨文化的領導觀點-家長式領導的概念與回顧。教育研究月刊,119,41-52。new window
謝曜駿(2009)。上司-部屬間人際信任的前因及對部屬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南縣。
簡淑惠(2010)。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組織文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蕭淳元(2012)。國內校長家長式領導之統合分析。教育學系研究所100學年度研究生論文發表會,2012.09.20。嘉義縣: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系。
羅盛虹(2007)。國中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台北市。
蘇良瓊(2009)。屏東縣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

外文部份
Bollen, K. A. (1989). Structural equations with latent variables. New York: Wiley.
Brockner, J., &; Higgins, E. T. (2001). Regulatory focus theory: Implications for the study of emotions at work.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 86(1), 35-66.
Brockner, J., Higgins, E. T., &; Low, M. B. (2004). Regulatory focus theory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2), 203-220.
Brockner, J., Paruchuri, S. Idson, L. C., &; Higgins, E. T. (2002). Regulatory focus and the probability estimates of conjunctive and disjunctive event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 87, 5-24.
Deyo, F. C. (1978). Local foremen i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of supervisory role-tensions in Western and Chinese factories of Singapore. Local foremen i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of supervisory role-tensions in Western and Chinese factories of Singapore, 15, 308-317.
Deyo, F. C. (1983). Chinese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work commitment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 L. A. P. Gosling &; L. Y. C. Lim (Ed.), The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Identity, culture and politics (Vol. 2, pp. 215-230). Singapore: Maruzen Asia.
Doll, W. J., Xia, W., and Torkzadeh, G.(1994). 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end-user computing satisfaction instrument. MIS Quarterly,18(4), 453-461.
Edwards, J. R., &; Lambert, L. S. (2007). Methods for intergrating moderation and mediation: A general analytical framework using moderated path analysis. Psychological Methods, 12(1), 1-22.
Enders, C., &; Tofighi, D. (2007). Centering predictor variables in cross- sectional multilevel models: A new look at an old issues. Psychological Methods, 12(2), 121-138.
Erben, G. l. S., &; Gu¨nes¸er A. B.(2008).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Climate Regarding Ethic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82, 955–968.
Farh, J. L., &; Cheng, B. S. (2000). A culture analysis of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in Chinese organizations. In A. S. Tsui &; J. T. Li (Eds.),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s in the Chinese context (pp. 84-127). London: Macmillan.
Hedges, L. V., &; Olkin, I. (1985). Statistical method for meta-analysis. Orlando, FL: Academic Press.
Higgins, E. T., Friedman, R. S., Harlow, R. E., Idson, L. C., Ayduk, O. N., &; taylor, A. (2001). Achievement orientations from subjective hsitories of success: Promotion pride versus prevention prid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31(1), 3-23.
Hofmann, D.(1997). An overview of the logic and rational of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 Journal of Management, 23, 723-744.
Hofmann, D. &; Gavin, M.(1998). Centering decisions in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Managerment, 24(5), 623-641.
Idson, L. C., Liberman, N., &; Higgins, E. T. (2000). Distinguishing gains from nonlosses and losses from nongains: A regulatory focus perspective on hedonic intensit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36, 252-274.
James, L. R. (1982). Aggregation bias in estimates of perceptual agre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7, 219-229.
James, L. R., Demaree, R. G.., &; Wolf, G.. (1984). Estimating within-group interraterreliability with and without response bia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9,85-98.
James, L. R., Demaree, R. G.., &; Wolf, G.. (1993). rwg: An assessment of within-group rater agre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8, 306-309.
Joreskog, K. G.、Sorbom, D.(1996).Lisrel 8: User's reference guide. Chicago:Scientific Software International.
Lockwood, P., Jordan, C. H., &; Kunda, Z. (2002). Motivation by positive and prevention or negative role models: Regulatory focus determines who will best inspire u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3, 854-864.
Muller, D., Judd, C. M., &; Yzerbyt, V. Y. (2005). When moderation is mediated and mediation is moderate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9, 852-863.
Neubert, M. J., Kacmar, M., Carlson, D. S., Chonko, L. B., &; &; Roberts, J. A. (2008). Regulatory focus as a mediator of the influence of initiating structure and servant leadership on employee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3, 1220-1233.
Pellegrini, E. K., &; Scandura, T. A. (2008).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A Review and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34(3), 566-593. doi: 10.1177/1059601110378456
Podsakfoff, P. M., MacKenzie, S.B., Lee, J.Y.,&; Podsakoff, N.P. (2003). 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8(5), 879-903.
Pye, L. W. (1985). Asia power and Politics. Cambridge, MA: Harvard.
Quinn, R. E., &; McGrath, M. R. (1985).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s: A competing values perspective. In P. J. Frost (E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pp. 315 - 334). Beverly Hills: Sage Publications.
Raudenbush, S. W., et al. (2011). Optimal Design Software for Multi-level and Longitudinal Research (Version 3.01) [Software]. Available from www.wtgrantfoundation.org.
Redding, S. G. (1990). The spirit of chinese captialism. New York: Water de Gruyter.
Rosenthal, R. (1991). Meta-analytic procedures for social research (Rev. ed.). Beverly Hills, CA: Sage.
Sethia, N. K., &; Glinow, M. A. (1985). Arriving at four cultures by managing the reward system. . In M. J. S. R. S. R. H. Kilmann (Ed.), Gaining control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 (pp. 400-420).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Shein, E. H. (1996). 組織文化與領導 (陳千玉, Trans. 2 ed.). 台北市: 五南圖書.
Silin, R. H. (1976). Leadership and value: The organization of large-scale taiwan enterpris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Teddlie, C., &; Reynolds, D. (2000). 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New York: RoutledgeFalmer.
Viswesvaran, C., &; Ones, D. S. (1995). Theory testing: Combining Psychometric meta-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ons Modeling. Personnel Psychology, 48, 865-885.
Wallach, E. J. (1983).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s: The culture match.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37, 28-36.
Westwood, R. I. (1992). Cultur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R. I. Westwood (E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outheast Asia perspectivies. (pp. 27-62). Hong Kong: Longman.
Westwood, R. I. (1997). Harmony and patrichy: The cultural basis for " paternalistic headship" among the overseas Chinese. Organizational Studies, 18(3), 445-48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