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台灣地區雙語學校辦學效能指標建構之研究
作者:周玉霜
作者(外文):Chou, Yu-Shuang
校院名稱: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指導教授:鄭彩鳳
蔡培村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9
主題關鍵詞:雙語教學雙語教育雙語學校辦學效能辦學效能指標bilingual teachingbilingual educationbilingual schoolthe effectiveness of running a schoolthe efficiency indicators of running a schoo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2
本研究旨在建構台灣地區雙語學校辦學效能指標。首先經由文獻探討分析,歸納出台灣地區雙語學校辦學效能指標初構,再經由二個場次的焦點團體討論,修正指標初構,獲得3個領域、12個層面、88項指標;再繼續進行統計分析。焦點團體成員代表性為董事會代表、教育學者(一般教育與教育行政)、英語教育學者、學校教育行政專家、教育行政專家、雙語學校老師代表、雙語學校家長代表與雙語學校校長代表;本研究總樣本數為625,首先依照地區性北、中、南隨機抽取100位樣本(中籍教師82、外籍教師15、雙重國籍3)進行預試分析,正試問卷發出525份,有效問卷為429,可用率為81.7%。在資料統計分析之預試部分包含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獲得6個辦學效能量表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再繼續進行正試問卷429位有效樣本驗證性因素分析,獲得本研究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研究結論如下所示:
壹、雙語學校辦學內涵有六大範疇
雙語學校辦學內涵包含:校長領導、師資人力、課程規劃、教學活動、環境資源與辦學效能,共有6個範疇。
貳、台灣地區雙語學校辦學效能指標有3個領域、11個層面、62個指標
3個領域分別為校長領導領域、校務經營領域與辦學效能領域。11個層面、62項指標為「校長領導」領域3個層面、12項指標;「校務經營」領域「師資人力」層面7項指標;「校務經營」領域「課程規劃」層面11項指標;「校務經營」領域「教學活動」層面11項指標;「校務經營」領域「環境資源」層面10項指標;與「辦學效能」領域4個層面11項指標。
参、本研究所建構之雙語學校辦學效能指標具備良好的信效度
本研究所建構雙語學校辦學效能指標共有6個量表,在預試部分探索性因素分析之信度係數全都在0.7以上,顯示本研究問卷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 再繼續進行正試問卷429位有效樣本的驗證性因素分析,6個量表均獲得建構信度符合0.6以上的要求,聚合效度皆高於0.45的門檻值,顯示本研究6個量表具備良好的信度與效度。
肆、根據以上結論,本研究並分別對台灣雙語學校辦學效能及行政機關與後續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construct the effectiveness indicators of running a bilingual school in Taiwan. First, it generated the initial construc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indicators of running a bilingual school in Taiwan in the literature review. Second, through two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it revised the initial construction of the indicators and attained three fields, twelve dimensions, and eighty-eight indicators. And then, it proceeded with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members of focus group include school board representatives, education scholars (general education 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English education scholars, experts of schoo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expert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eachers of bilingual schools, parents of bilingual schools, and principals of bilingual schools. There are 625 samples in this research. 100 samples (including eighty-two Chinese teachers, fifteen foreign teachers, and three teachers with dual citizenship) were reached by Random Sampling method from the northern, the central, and the southern of Taiwan. These samples proceeded with pilot test analysis. The pilot test included item analysis,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It attained six scales of the efficiency of running a school with great internal consistency. Then, there are 429 valid samples of the formal questionnaire proceeded with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It also showed that the scales of this research had great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ere are several conclusions:
1. Construct the indexes of running a bilingual school
The indexes of running a bilingual school covered six categories; there are Leadership of School Master, Teachers, Curriculum Design,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and The Efficiency Indicators of Running a School.
2. The effectiveness indicators include three fields, eleven dimensions, and sixty-two indicators.
First, three fields included Leadership of School Master, School Management, and The Efficiency Indicators of Running a School. As to eleven dimensions and sixty-two indicators, the field of Leadership of School Master covered three dimensions and twelve indicators. Within the field of School Management, the dimension of Teachers included seven indicators; the dimension of Curriculum Design included eleven indicators; the dimension of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included eleven indicators; the dimension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included ten indicators. At last, the field of The Effectiveness Indicators of Running a School included four dimensions and eleven indicators.
3. This research includes six scales with great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is research includes six scales for the effectiveness indicators of running a bilingual school. According to the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in the pilot test, all the reliability coefficients of the scales are above 0.7, and it shows that this research questionnaire has great internal consistency.
There are 429 valid samples that proceeds with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ll of the six scales attain reliability above 0.6 and convergent validity above 0.45. It also shows that six scales of this research have great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4. According to aforementioned conclusion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suggestions to the bilingual schools in Taiwan, executive depart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文祺(2007)。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社群互動、教師專業實踐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new window
三民書局大辭典編纂委員會(1985)。大辭典。台北:三民。
中國時報(1995)。配合南向政策教育部將加強各級學校與文教育。中國時報,1995.3.9。
中國教育報(2003)。讓學生浸泡在雙語環境裡。中國教育報,2003.3.6。
公立學校校長成績考核辦法(1999)。台北:教育部。
方德隆(2004)。學校本位的課程領導。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2,129-139。
王月美(2001)。國小校長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國小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本華(2003)。雙語教學論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如哲(1998)。教育行政學。台北:五南。
王旭東(2005)。關於雙語教學的再思考。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01/09取自:http://www.zhp2005.com/UploadFiles/20051111
王有煌(2003)。彰化縣校長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王家瑞(2007)。屏東縣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秀燕(2003)。臺北縣市國民小學女性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欣然、徐曉媛(2005)。雙語教學改革中的探索與實踐。醫學教育探索,4(4),244-246。
王保進(1993)。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現況與重要議題之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50,2-11。new window
王保進(1996)。教育指標基本概念之分析。教育研究資訊,4(3),1-17。new window
王祖胥(2003)。上海市民辦小學辦學模式與管理體制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莉穎(2008)。雙語教育理論與實踐-中外雙語教育比較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博弘、林清達(2006)。台灣近二十年來校長領導實徵研究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花蓮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2,283-306。new window
王斌華(2002)。中外比較研究: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教育參考,9,117-121。new window
王斌華(2003a)。雙語教育、教學的中外比較。2008/01/03取自:新華網new window
www.xinhuanet.com
王斌華編著(2003b)。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台灣經濟研究院(2007)。全球在地化國際接軌策略國際研討會,2007.10.11-12。
休士頓記事報(2003)。駐休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2003年3月5日。
江文雄等(1999)。臺北市中小校長評鑑方案之探討。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江志正(2003)。變革時代中國民教育階段校長領導的取向。教育研究,111,84-89。new window
江雪齡(2003)。校長與學校文化的塑造。國教之聲,35,1,34-37。
江滿堂(2007a)。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型態、團體動力、學校組織文化特質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new window
江滿堂(2007b)。與蝶共舞-一位國小校長教育專業領導的民族誌研究。學校行政,51,168-187。
何華德(1995)。雙聲帶與雙語教育。華文世界,77,17-34。
吳信鳳、張銀鈴、陳瓊娟譯(2007)。Colin Baker著。雙語主義-雙語兒童父母與教師領航手冊。台北市:教學資源館。
吳政達、陳芝仙(2006)。國內有關國中小校長教學領導研究之後設分析。教育學刊,26,47-83。new window
吳政憲(2001)。台中縣國小教師參與學校本位專業發展之態度、現況與成效知覺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吳株榕(2002)。國民小學校長評鑑指標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吳清山(1989)。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吳清山(1997)。有效能的學校。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new window
吳清山、林天佑(1996)。雙語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7,63。
吳清山、林天佑(2001)。課程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38,47。
吳清山(2003)。學校效能研究:理念與應用。台灣教育,619,2-13。new window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new window
吳福源(1999)。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氣氛之研究—優良教師與一班教師之比較。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吳清基(2008)。校長專業領導所具備的核心價值及其意涵作法。教師天地,152,4-8。
吳婷婷(2003)。雙語教育可行性之研究。新竹縣政府公務出國報告:美國雙語教育考察。
呂型傳(2003)。挑戰與因應—在外語(與雙語)教學國際論壇開幕式演講稿。課程、教材、教法,6。
宋宏明(2007)。台北縣國民中學校長評鑑規準之調查分析。北縣教育,
62,60-64。
李向榮(2008)。蛻變中的新加坡教育制度。新報評論、入木三分、教育方向。新報HK Daily News 2008,08,01。
李志峰、周旋(2007)。哈佛大學校長的辦學理念及其影響。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7(5),6-10。
李宜蓉(2004)。雙語教育適齡期之研究-以日本公立小學之英語教育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員如(2007)。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賦權增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皓光(1995)。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量指標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新鄉(2003)。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現況、困境及因應策略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90-2413-H-415-001。
李萬吉(2000)。再別傳統教育的康橋雙語學校。康軒教育雜誌,42,23-31。
李學紅(2009)。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校長責任重大—聚焦有效課堂,提高校長課程領導力。上海教育,2,46-47。
李憲榮(2003)。加拿大的英法雙語政策。各國語言政策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8年1月2日,取自http://mail.tku.edu.tw/cfshih/ln/paper07.htmnew window
李憲榮(2004)。加拿大的語言政策。台北: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李曉娣(2004)。新加坡雙語教育對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啟示。現代教育科學,2,37-40。
李玉林(2001)。桃園縣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角色知覺與實踐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清華(2001)。國民小學教師之校長教學領導知覺、教師效能感與統整課程實施態度之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李雲漳(2002)。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李新寶(2001)。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沈翠蓮(199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沈麗梅(2007)。多媒體及網路技術在雙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3,3,35-42。
汪成琳(2002)。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未出版,彰化縣。
阮莉洪(2007)。校長課程領導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分析。成都大學學報-教育
科學版,2。
余榮仁(2000)。學校本位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評鑑者與被評鑑者間之反省性
合作行動探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周瓦(2005a)。美國雙語教育發展歷程探析。教育研究與實驗,2,12-18。
周瓦(2005b)。美國雙語教育發展歷程探析。教育研究與實驗,2,53-57。
周珮儀(2002)。後現代課程取向的萬花筒。教育研究月刊,102,40-53。new window
孟照海(2007)。美國雙語教育法的歷史演變。民族教育研究,2007,1。
林上渝(2003)。我國高中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北new window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文律(1999)。校長職務與校長職前教育、導入階段與在職進修。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29,1-10。new window
林文律(2000a)。學校行政:理想與實際。學校行政雙月刊,6,24-37。
林文律(2000b)。美國校長證照制度。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3,65-90。new window
林文律、陳木金(2000)。台北市國民小學候用校長甄選方式之研究。台
北:台北市政府專案報告。
林文律(2006)。中小學校長談校務經營(上冊、下冊)。台北:心理。
林月盛(1995)。國民小學公共關係、教師參與程度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正偉(2008)。中小學優秀校長校務經營關注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林正義(2001)。國小校長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教學領導之研究-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永昌(2007)。高職學校校長辦學理念與經營策略分析。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林志成(2001)。行動知識對校長專業發展課程設計與教學方式之啟示。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主編),中小學校長專業成長制度規劃(頁349-367)。高雄:復文。
林棟樑、張憲庭(2006)。中小學校長主要職責及應備專業知能之研究。學校行政,42,37-51。
林明地(2000a)。校長教學領導教學實際:一所國小參與觀察。中正大學教育學報,4,1-9。new window
林明地(2000b)。校長領導的影響:近三十年來研究成果的分析。國科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2),232-254。
林明地(2000c)。校長心目中之好校長的領導實際分析。發表於教育改革與轉型-領導角色、師資培育、伙伴關係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主辦,89(11),21-23。
林明地(2000d)。校長教學領導實際:一所國小的參與觀察。教育研究集刊,1(44),143-172。台北:心理。
林明地(2002)。校長學:工作分析與角色研究取向。台北:五南。
林明地(2003)。國小校長遴選制度實施後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組織氣氛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明地(2004)。校長領導與學習型學校組織文化。載於張明輝主編,教育政策與教育革新。new window
林信榕(2007)。校長領導與學校文化探究。台北:師大書院。new window
林海清(2000)。從校長培育與專業發展看校長證照制度。載於國立教育館主辦:現代教育論壇—校長證照制度與校長專業發展,頁39-47。台北:國立教育館。new window
林婉琪(2000)。國民小學教師士氣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地區三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惠煌(2003)。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教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進材(1994)。有效的教學決策與良好的教學品質。國教園地,48,40-44。
林照真(2006)。對不起,我錯了!—張湘君的英語教學省思。2006,11,26,中國時報。
林錦杏(2000)。國民小學校長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俊杰(2005)。桃、竹、苗四縣市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知識管理相關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邱玉淳(2006)。雙語學校外部行銷策略管理之研究—以台中地區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邱惜玄(2001)。校長課程領導之實踐歷程-以東山國小為例。載於「課程領導理論與實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侯怡楓(1998)。一位國小女性校長領導對實際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俞理明(2004)。語言遷移與二語習得。上海外語出版社。
姜瑾(2004)。雙語教育面面觀。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11,1,48-52。
施能傑(2001)。公務人員進用專業證照化可行性之研究。載於「九十年度考選制度與政府再造研討會論文集」,4,1-32,台北:公務人才發展中心。
柯進雄(1986)。學校行政領導研究。台北:台聯。
紀清珍(2001)。國民小學校長校務關注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倪 瑤(2007)。論高校師資隊伍建設中的人才培養。教育與職業,27,56-57。
倪千茹(2002)。國民中學校長領導能力量表之編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唐先佑(2001)。廖高仁校長的辦學理念與實踐。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孫志麟(1997)。國民教育指標體系的建構與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孫志麟(2008)。學校本位教師評鑑的實踐與反思。教育實踐與研究,21,2,63-94。new window
徐 教(2006)。上海雙語教育學校已達300所。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6,63-63。
徐孝恭(2000)。韓非領導哲學在學校行政領導上的蘊義。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海南留學網(2008)。新加坡的雙語教育。互聯網,2008,9-10。
秦夢群(2005)。教育行政學—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翁桓盛(2004)。國中實施雙語教學之分析-以彰泰國中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32,79-90。
翁俊忠(2005)。標竿學校校長領導及專業發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已出版,嘉義縣。
袁平華(2006)。中國高校雙語教學與加拿大雙語教育之比較研究。高教探索,5。
袁平華、俞理明(2005)。加拿大雙語教育與中國雙語教學的可比性。中國大學教學,11,55-62。
高強華(1995)。班級師生關係及學生同儕關係的經營,載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班級經營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頁41-60,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高強華(2002)。開放教育中的課程統整與課程革新。載於學校組織課程革新,7-27。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高薰芳(1998)。校長評鑑之應為與難為。教師天地,96,19-24。
涂文雪(2003)。國中校長與教務主任教學領導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主辦「2008教育經營與產學策略聯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11.14,屏東:屏東教育大學。
張永欽(2002)。台北市立國小校長領導行為塑造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宏勳(1997)。國民中小學實施學校本位課程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幸愉(1994)。國民小學校運用社區資源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明輝(1998)。學校行政革新專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素貞(2000)。校長在職的專業成長與學校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29,20-22。new window
張國華(2002)。雙語教育與雙語教材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張啟隆(2000)。雙語教育在台灣之施行及展望—以雲林縣私立維多利亞雙語小學為例。國民教育,40(3),52-57。
張清濱(1997)。學校行政與教育革新。台北:台灣書店。
張惠如(2004)。大學校長辦學理念與實踐之研究—以一所師範學院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慈娟(1997)。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張榮森(1999)。新加坡資訊科技之課程改革。課程與教學季刊,2(4),135-138。new window
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張德銳(1995)。教育行政研究。台北:五南。new window
張德銳(1999)。國民小學校長評鑑系統的初探。初等教育期刊,7,15-37。new window
張德銳、王保進、丁一顧(2003)。校長專業能力發展標準及其資源檔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15,109-136。new window
張慶勳(1995)。國小校長轉化領導、互易領導影響學生組織文化特性與new window
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
雄市。
張慶勳(1997)。學校組織轉化領導研究。高雄:復文。new window
張賜光(2004)。桃園縣國中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教育部(2005)。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創意台灣、全球佈局,培育各盡其才新國民,教育部。
教育部(2007)。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http://www.edu.tw
教育部(2008)。推動國際學生教育旅行計畫。http://www.edu.tw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編委會(1981)。重編國語辭典。台北:商務。
梁坤明、張素貞、潘教寧(1999)。台北縣校長評核制度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3,21-30。
梁建鋒(2002)。美國教育。中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梁靜如(2002)。國民小學校長人性取向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莊茂德(2007)。新任國立附小專任校長的校務運作之研究-以南大附小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盛德仁(2007)。雙語教學模式探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許世燦(2002)。國民中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組織氣氛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勝忠(2007)。高雄縣國民中學校長教學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明欽(1998)。國中校長時間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明欽(2005)。我國高級職業學校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new window
郭工賓(2001)。國小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玉霞(1996)。教育專業地位的維護與師資素質的提高。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9,479-486。new window
郭明德(1999)。國小教師自我效能、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new window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new window
陳木金、楊念湘(2008)。優質學校行政管理對校長領導與學校經營的啟示。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主辦「2008教育經營與產學策略聯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11.14,屏東:屏東教育大學。
陳世聰(2001)。屏東縣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發揮「小班教學精神」。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正邦(1979)。行政領導新論。台北:偉文
陳筱青(2007)。校長教學領導的理念與落實之個案研究—以一所實驗小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君卿(1997)。美國雙語教育研究考察。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陳富銘(2004)。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已出版,屏東市。
陳春風(2006)。高雄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能力、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美如(1995)。雙語教育教學模式初探-試論雙語教育在我國之可行途徑。教育資料與研究,7。
陳曼玲(1998)。教育部鼓勵地方興辦雙語學校。中央日報,1998,8,26,第10版。
陳曼玲(2001)。雙語學校,最快90學年度試辦。中央日報,2001,3,9,第14版。
陳敏哲(2006)。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慕賢(2003)。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彭森明(1999)。中小學教師基本素質規範與師資培育。載於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編,中小學教師素質與評量研討會研討報告-會議手冊暨論文實務。台北:教育部。
曾振興(2001)。走過校本課程的時光隧道-高雄市太平國小課程發展的行動研究。高雄:復文。
湯志民、王馨敏(2000)。學校建築與社區空間資源共享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建築與設施(頁163-184)。台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馮丰儀(2000)。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游自達(2000)。中小學教育指標建構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8,33-59。new window
黃乃熒(1996)。從「教學領導」談學校教育革新。中等教育,47(6),50-57。new window
黃千芳(2008)。一位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世孟、李永展(1995)。國民學校與鄰近社區資源共享模式之研究。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
黃旭鈞(2002)。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黃坤錦(2003)。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8,241-258。
黃怡雯(2007)。組織溝通在校長領導之應用。學校行政,51,19-34。
黃昆輝(1985)。教育行政原理。台北:三民。
黃宣範(1995)。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黃炳煌(1996)。教育改革-理念、策略與措施。台北:心理。
黃炳煌(1997)。課程理論之基礎。台北:文景。
黃秋月(2003)。國小教師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振球(1990)。學校管理與績效。台北:師苑。new window
黃政傑(2000)。台灣教育改革的政策方向。教育政策論壇,3,1,26-52。new window
黃國軒(2001)。我國高級職業學校總務主任職責、專業素養與專業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善華(2007)。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以苗栗縣三所國小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行政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黃超陽(2003)。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行為之研究-以花蓮縣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黃嘉雄(1993)。美國實施多元文化教育措施及其啟示。教與愛,43,28-32。
黃嘉雄(1999)。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行政領導策略。現代教育論壇專輯: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與設計。new window
黃錫隆(2004)。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蘭寧(2005)。整體構想 理性設計-雙語學校的內涵發展之路。現代教學,2005,4,22-24。
新加坡教育廳(2009)。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
http://www.moe.gov.sg
楊巧玲(2001)。變遷中的校長角色與職責。教育研究月刊,88,59-75。new window
楊振昇(2000a)。新世紀學校經營理念。學校行政,5,72-86。
楊振昇(2000b)。對教學領導應有的認識。師友月刊,393,41-45。
楊國賜(2001)。中小學校長專業成長制度規劃。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主編。
楊萬和(2007)。化危機為轉機的優質領導-楊校長萬和。台北市96學年度優質學校參選資料:校長領導,台北市立木柵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62。
楊豪森(2007)。綜合高中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new window
葉德明(2002)。雙語教學之理論與實踐。台北:師苑。
董宇堅(2003)。九年一貫課程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專門學科素養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董霄雲(2008)。文化視野下的雙語教育-實踐、爭鳴與探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詹 穎(2003)。關於新加坡雙語教育政策的文化解決。外國中小學教育,3,51-54。
廖春文(1994)。二十一世紀教育行政領導理念。台北:師大書苑。
廖螺汾(2006)。校長校務行政領導即課程教學領導之行動研究-從一位
女性校長的集會報告之分析探討。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熊智銳(1994)。開放型的班級經營。台北:五南。
趙 慧(2006)。雙語教學縱橫談。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趙志揚(2002)。學校效能研究。載於學校行政-理論與應用(張銀富主編)。台北:五南。
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new window
劉國華(2008)。校長領導力:引領學校特色發展。北京:教育發展研究,5-6,55-57。
劉淑媛(2002)。國小女性校長專業發展現況、困境與需求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歐用生(1999)。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復文。
歐用生(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內涵與特色。載於邁向課程新紀元(二)(頁8-16)。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new window
歐用生(2000)。轉型的課程領導及其啟示。國民教育,41(1),2-9。new window
歐曉玟(2001)。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歐曉玟(2001)。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蔣奎雨(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的關係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蔡因吉(2002)。一所國民小學校長的課程領導行動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蔡依珊(2007)。高雄市女性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蔡宗興(2004)。雲嘉南地區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芳梅、曾瑞譙(2007)。國民中學校長工作壓力與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學校行政,50,167-188。
蔡金田(2005)。國民中小學校長能力指標建構與實證分析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new window
蔡美姿(2005)。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蔡培村、武文瑛(2004)。領導學-理論、實務與研究。高雄:麗文。
蔡培村主編(1996)。學校經營與管理。高雄:麗文。
蔡瑞榮(1995)。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理念與作法。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頁83-107)。台北:師苑。
蔡清田(2003)。課程改革與學校整體課程發展。研習資訊,20,2,17-25。new window
鄭仁吉(2003)。高職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鄭友超(1999)。我國高職(中)工業類科學校效能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鄭玉美(2004)。苗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鄭洪波(2004)。中國雙語教學研究論文統計與評析。寧波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16(4),95-98。
鄭彩鳳(1999)。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
鄭彩鳳(2007)。校長競值領導效能研究-理論、指標與衡量。台北:高等教育。
鄭淵全(2008)。國小校長在校本課程發展的課程領導作為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學報,25,1,1-19。new window
鄧友超(2008)。校長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領導。人民教育,7。
魯先華(1996)。國中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中等教育,47,6,31-49。new window
盧丹懷(2001)。雙語教育面臨新挑戰。上海:全球教育展望,10。
賴慶安(2002)。雙語教學對兒童族語學習與族群認同之影響-以屏東縣一所排灣族國小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鮑世青(2001)。國民小學校長與教師對校長教學領導行為知覺度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謝 元(2003)。國小校長提升教學效能的教學領導研究-以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台南市國小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謝文全(1997)。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台北市:高等教育。
謝秀娟(2008)。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謝金青(1991)。從社區資源談國民小學教育功能提升的有效途徑。國立教育資料館館訊,13,55-58。
謝金青(1997)。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鑑指標與權重體系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謝建成(2001)。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國平(1995)。從語言規劃看雙語教育。中研院台灣史研究通訊,14,10-15。
鍾啟泉(2003a)。雙語教學之我見。全球教育展望,2,37-43。
鍾啟泉(2003b)。現代課程論(新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鍾添騰(2002)。課程領導的角色任務與作為。國民教育,42(4),44-48。
簡茂發(1997)。中小學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教育研究資訊,5(3),1-13。new window
簡茂發(2003)。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之研究。台北:李連教育基金會。
簡毓玲(2001)。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對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希哲、鄭仁吉、林怡秀(2005)。高職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以高高屏地區為例。台中技術學院學報,6,359-382。new window
羅清水(1999)。校長評鑑與專業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29,30-39。new window
羅英豪(2000)。國民中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國立台灣師大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竇貴君(2007)。現代校長應具備的學校領導能力。中國教育學刊,4。
蘇美麗(2003)。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角色與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饒達欽、鄭增財(1997)。談教師教學品質。技職雙月刊,42,7-11。














貳、英文部分
Burke, P. J. (1987). The teacher career cycle: Model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repor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00604).
Baker, C. (1993). Found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Eng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Baker, C. (2000). A parents’ and teachers’ guide to bilingualism. Eng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Baker, C. (2006). Founda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4th edition. Eng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Barnes, P. (1998). Classroom management: Thinking ahead. Teachering Prek-8. Norwalk, 29(2), 56-57.
Barth, R. (1986). On sheep and goats and school reform. Phi Delta Kappan, 68(4), 293-296.
Becher, T. (1996). The learning professions.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21(1), 43-56.
Bezzina, M. (1991). Being free and feeling free: Primary leachers presceptions of participation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68693)
Cameron, K. (1978). 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3(4), 604-632.
CABE (2008). California Association for Bilingual Education http://www.bilingualeducation.org. May, 16, 2008.
Coelho, E (1998).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multilingual school.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Cole, M., & Griffin, P. (1987). Contextual factors in education: Improving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for minorityes and women. Madison: Wisconsin Center for Education Research.
Cordianni, A. V., & Wilbur, G. (1987). More effective schooling from research to practice. NY: Clearinghouse on Urban Education.
Cummins, B., & Lockwood, J. (1979). The effective of status difference, favoured treatment and equity on intergroup comparisons.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9, 281-289.
Cuttance, P. (1990).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the management of quality in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33575)
Darling-Hammond, L. (1999). Teacher quality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A review of state policy evidenc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eaching and Polic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avis, G. A., & Thomas, M. A. (1989). Effective schools and effective teacher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Davies, B. (2004). Developing the strategically focused school. Schoo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24, 1, 11-27.
Delgado, R. (2008). The instructional dynamics of a bilingual teacher: One teacher’s beliefs about English language leaders. Journal of Hispanic, Higher Education, 7, 43.
DeVellis R. F. (1998).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CA: Sage.
Dominguez D., Ramirez, R., & Shapiro, E. (2007). Cross-languag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nish and English oral reading fluency among Spanish-speaking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in bilingual classrooms.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 44(8), 795-806。
Duke, D. L. (1992). Concepts of administrative effectiveness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Dissertation, San Francisco.
Duke, D. L. (1990). School leadership and instructional improvement. Random House.
Edmonds, R. R. (1997). Effective school for the urban po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37, 15-27.
Edwards, C. H. (1993). 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management.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a division of macmillan, Inc.
Evertson, C. M. (1994). Classroom management for elementary teachers. (3rd). New Jersey: Allyn & Bacon.
Gardner, R. C. (1980). On the validity of affective 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onceptual, contextual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Language Learning, 30, 255-70.
Gaziel, H. (1998). School-based management as a factor in school effectivenes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44(4), 319-333.
Geschwind, N., & Galaburda, A. (1985). Cerebral internalization biological mechanicsms, association, and pathology. Archives of Neurology, 42, 428-654.
Glatthorn, A. A. (1997). Principal as curriculum leader (2nd ed.).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Inc.
Glatthorn, A. A. (2000). The principal as curriculum leadership (2nd ed.).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Green, H .(Ed.) (2004).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 and school leaders: A key to school improvement. New York, NY: Routledge Falmer.
Gregoire, C. P. (1985). Contextual features of bilingualll/bicultural Chapter I programs yielding maximum and minimum academic results-A study of two program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Goodson, I. F., & Hargreaves, A. (1996). Teachers' professional lives. London: Falmer Press.
Guskey, T. R. (2000). Evalua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ondon: Corwin Press, Inc.
Hallinger, P., & Murphy, J. (1987a).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in the school context. In W. Greenfield (Ed).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Concept,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 (pp. 166-180). Boston: Allyn & Bacon.
Hallinger, P., & Murphy, J. (1987b). Assessing and developing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5(1), 54-61.
Hall, V. (1998). Strategic leadership in education: Becoming, being, doing.In D. Middlewood & J. Lumby (eds),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schools and colleged, (pp.180-212). London: Paul company publishing.
Hawley, W. D., & Valli, L. (1998). Guide to the 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excellence and accountability in teaching (NPEAT). (Report NO. EDO-SP-97-5).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46082)
Hayes, W. (2004). So you want to be a principal? Oxford, UK: Scarecrow Education.
Henderson, J. G., & Hawthorne, E. D. (2000). Transformative curriculum leadership.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Hoy, A. W., & Hoy, W. K. (2003).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 learning-centered guide. Boston, MA, Allyn & Bacon.
Hughes, L. W., & Ubben, G. C. (1989). The elementary principal’s handbook: A guide to effective action. Boston: Allyn & Bacon.
Hunter, C. M. (1995). Los Angeles unified school district middle school principal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tem: AAC 9511556.
Institude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2000, October). Leadership for student learning: Reinventing the principalship. Retrieved June 16, 2003, from http://www.iel.org
Jauriainen, P. (1996). Curriculum improvement and the changes in the profession of the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Unpublished FT Dissertation. Helsingin Ylioposto.
Johnson, S.A. (1989). Criteria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s and principals. Education Candana, 2, 15-16.
Johnson, S. M. (1996).Leading to change: The change of the new superintendence.San Francisco:Jossey-Bass.
Kim, Y. M. (1988). The relationship of principals’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to student achievement in academic private high schools in Seoul, Korea.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ambert, W. E., & Taylor, D. M. (1981). Language in the education of ethnic minority immigrant: Issue, problem and method. Miami: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the Education of Ethnic Minority Immigrant.
Larsen, T. J. (1987). Ident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s and the impact of their im-plementtation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81286)
Larrivee, B. (1992).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Creating a collaborative climat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Leithwood, K. (2005).Understanding successful principal leadership: Progress on a broken fro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3,( 6), 619-629.
McCormac-Larkin, M., & Kritek, W. (1983). Milwaukee’s project RISE.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0, 16-21.
McEwan, E. K. (1998). Seven steps to effective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Thoua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Murphy, J. (1990).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In P. W. Thurston & L. S. Lotto (Eds.), Advanc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pp. 163-200). London: JAI Press.
Murphy, J., & Shipman, N. (2000).The interstate school leaders licensure consortium: A standards-based approach to strengthen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NY: Corwin Press.
Nuttall, D. L. (1990). The function and limitations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dicat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4, 327-333.
O’Neal, L., & Cox, D. (2002). Then and now: Small rural schools revisited.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64769)
Ovando, C. J. (2003). Bilingu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Issues. Bilingual Research Journal, 12, 85-96.
Ovando, C. J., & Collier, V. P. (1998). Bilingual and ESL classrooms. Boston:McGraw-Hill.
Pantelides, J. R. (1991). An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fic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s of elementary principal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CD-ROM]. Abstracts from: ProQuest File: Dissertation AbstractsItem: AAT 9123746.
Peal, E., & Lambert, W. E. (1962). The relation of bilinguallysm to intelligence.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76, 1-23.
Peterson, K. (2002).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incipals: Innovations and opportunitie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8(2), 213-232.
Rancifer, J. L. (1995). Revolving classroom door: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eliminate the quick spi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uthern Regional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Lake Charles, LA, November 2-4, 1995).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89694).
Reeves, J., Forde, C., Casteel, V., & Lynas, R. (1998). Developing a modle of practice: Designing a framework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chool leaders and managers. Schoo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18(2), 185-196.
Reid, K., Hopkins, D., & Holly, P. (1987). Towards the effective school: The problems and some solution. England: Basil Blackwell.
Roberts, K. (1995). Applying a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model to assess institutional effectivenes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96804)
Robbins, S. P. (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8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Rutter, M., & Maughan, B. (2002). School effectiveness findings 1979-2002.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40(6), 451-475.
Sammons, P., Hillman, J., & Mortimore, P. (1995). Key characteristic of effective schools: A review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89826)
Sergiovanni, T. J., (1995). The principalship: A reflective practice perspective (3rd ed.). Boston, MA: Allyn & Bacon.
Sheppard, L. B. (1993).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s of the school principal and selected school level characteristic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Ottawa, Canada.
Simpson, J. A., & Weiner, E. S. C. (1989).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mith, C. J., & Laslett, R. (1993). Effec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NY: Routledge.
Sterrett, W. L. (2005). Perceived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role of elementary principals in Virginia. (UMI 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 Publication Dissertation No. AAT3169662)
Stoll, L., & Fink, D. (1996). Changing our schools: Link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Teddlie, C., & Reynolds, D. (2000). An introduction to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in C. Teddlie & D. Reynolds (eds). 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NY: Falmer Press.
TESOL (2008). 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US). http://www.tesol.org/s_tesol/index.asp. May, 14, 2008.
Teddlie, C., & Stringfield, S. (1993). Schools make a difference: Lessons learned from a 10-year study of school effect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Terry, P. M. (1996). The principal and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Professor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orpus Christi.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0613)
The New Webster’s Dictionary (1997). Danbury, CO.: Lexicon Publications. Townsend, T. (1994). Effecective schooling for the community:
Core-plus education. New York: Routledge.
Zellner, L. J., & Erlandson, D. A. (1997). Leadership laboratorie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he 21st century. NASSP Bulletin, 81(585), 45-50.
Yukl, G. (1994).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