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新北市高級中等學校校長知識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
作者:何宇龍
作者(外文):HO, YU-LUNG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指導教授:莊淇銘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7
主題關鍵詞:校長知識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學校創新經營效能Principal’s knowledge leadership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Effectiveness of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高級中等學校教育人員所知覺的校長知識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結構方程模式之中介效果。本研究主要採取「調查研究法」,以新北市公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兼主任、教師兼組長、教師兼導師、專任教師為研究調查對象。首先蒐集、探討國內外相關文獻,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進而發展研究調查問卷,所得資料以SPSS 及AMOS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處理,採用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分析與線性結構方程模式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根據統計分析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一、新北市高級中等學校教育人員對於校長知識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現況具有正向的知覺,表示新北市高級中等學校校長知識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表現良好。
二、不同性別、最高學歷、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規模、學校屬性與學校地區之新北市高級中等學校教育人員,對「校長知識領導」部分構面的知覺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性別、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規模、學校校齡、學校屬性與學校地區之新北市高級中等學校教育人員教師,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部分構面的知覺有差異。
四、不同服務年資、學校規模、學校校齡與學校地區之新北市高級中等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部分構面的知覺有差異。
五、新北市高級中等學校校長知識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兩兩之間有正相關。
六、新北市高級中等學校校長知識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結構方程模式適配度良好。
七、新北市高級中等學校校長的知識領導行為可以透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中介作用,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產生正向影響。
The major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could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ipal’s knowledge leadership and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t se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The survey method was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his study recruited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ors in New Taipei City as the participant. The first step of this study is to gather and investigat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evant literature a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signing a questionnaire. By using SPSS and AMOS,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EM.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educators of se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hol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principal’s knowledge leadership,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which shows that knowledge leadership,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t se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interacted well in this city.
2.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ach pair of principal’s knowledge leadership,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3. The structural model of principal’s knowledge leadership,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t se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exhibited good fit to the data.
4.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positively mediated effect of principal’s knowledge leadership on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t se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一、中文部分
丁雍哲(2014)。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王瓊淑譯(1999)。笑傲第三波:駕馭知識經濟的管理法則(Jeremy Hope、Tony Hope)著。臺北市:經點傳訊。
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以教育領域及其革新為例。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王如哲(2002)。知識經濟與教育。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王如哲、黃月純譯(2004)。教育知識管理(Sallis,E. and Jones,G.)著。臺北市:五南。
王娜玲(2008)。臺北市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臺北市。new window
王俊杰(2010)。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花蓮市。
王瓊滿(2010)。國民小學校長分佈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生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新竹市。new window
王柏鈞(2016)。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田議中(2008)。屏東縣國小教師的組織公平知覺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以專業承諾為中介之衡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臺東縣。
石逸凡(2003)。高科技產業員工關係實務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仲秀蓮(2011)。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new window
何嘉惠(2010)。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新取向-校長知識領導。學校行政,66,126-138。
吳承芬譯(2000)。知識管理的基礎實例(Matsutaro Morita & Tomohiro Takanashi)著。臺北市:小知堂。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黃旭鈞(2006)。國民小學推動知識管理之研究-有利條件、困境、功能與策略。教育研究,52(2),33-65。new window
吳清山、賴協志(2006)。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經營究。教育研究,141,58-74。
吳煥烘、方啟陽(2007)。國民小學校師知覺校長道德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通識學報,5,1-29。
吳韻儀(2007)。開放式創新的九個關鍵解答:專訪《開放式經營作者》伽斯柏。 天下雜誌,(381),142-146。
吳政達、洪雅琪、高雅曼、湯家偉(2008)。學校組織中領導者與圈內成員間的上下關係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組織公平、組織自尊與工作滿意度之中介變項分析(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96-2413-H-004-006-)。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new window
吳政達、湯家偉、羅清水(2008)。心理契約、組織公平、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結構關係之驗證:以臺北地區國民中學學校組織為例。教育政策論壇,10(1),133-159。new window
吳政達(2009)。學校組織中領導者與部屬交換關係、組織公平、組織自尊與工作滿意度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2(1),141-161。new window
吳春助(2009)。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科技領導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吳清山、賴協志(2009)。知識領導:理論與研究。臺北市:高等。
宋元志(2014)。宜蘭縣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李貞儀(2005)。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李芳齡(譯)(2007)。開放式經營:創新獲利新典範(Henry Chesbrough 著)。臺北市:天下。
李新民、陳蜜桃(2007)。兒童課後照顧中心評鑑指標分析。教育與心理研究,30(3),143-164。
李芳茹、謝傳崇(2009)。應用結構方程模式探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關係。臺灣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雯智(2010)。國小教師自我效能、工作特性、工作滿足、工作倦怠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new window
李宜樺(2010)。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臺北市。
李羿岑(2010)。桃竹苗四縣市國民中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李麗珍(2011)。國小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
李佳穎、鄭淵全(2012)。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策略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學校行政,82,90-110。
李國印(2013)。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
李昱瑩(2014)。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臺北市。
沈玟婷(2016)。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對學校創新經營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林鉦棽(1996)。組織公正、信任、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社會交換理論之觀點。管理科學學報,13(3),391-451。
林生傳(2003)。教育社會學三版。臺北市:巨流。
林光明(2003)。領導風格對組織承諾及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桃園縣政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林鉦棽、蕭淑月、何慧清(2005)。社會交換理論觀點下組織支持、組織知識分享行為與組織公民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以信任與關係為分析切入點。人力資源管理學報,5(1),77-110。new window
林鉦棽(2005),組織公民行為之跨層次分析:層級線性模式的應用。管理學報,22(4),503-524。new window
林海清(2006)。少子化效應對技職教育發展之衝擊與因應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51,32-45。new window
林慶順(2007)。南投縣國民中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知覺與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林新發、王秀玲、仲秀蓮、黃秋鑾、鄧珮秀、顏如芳(2007)。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以臺灣北部地區四縣市為例(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編號SC96-2413-H-152-002)。new window
林孟慧、陳木金(2009)。日本現代教育改革對我國校長學校經營的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60,24-41。
林新發(2009)。學校創新經營的理論基礎與實務運作。國民教育,49(3),1-8。
林和春(2014)。全方位推動學校創新經營。台灣教育,687,2-8。
邱麗蓉(2003)。組織公平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新北市。
邱國隆(2007)。新竹縣、市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候、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新竹市。
侯秀琴(譯)(2009)。創新者的致勝法則(A. G. Lafley, & R. Charan著)。臺北市:天下遠見。
施文玲(2008)。技專校院知識管理能力模式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市。
施佩芳(2010)。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學習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嘉義市。new window
洪碩伶(2012)。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臺北市。
胡雅棠(2008)。教師覺知校長服務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關係研究-以台南市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胡士雄(2016)。越南胡志明市高級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知覺組織支持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new window
范熾文、蔡家媛(2007)。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5,51-76。new window
范熾文、林加惠(2010)。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市北教育學刊,36,23-50。new window
范熾文(2011)。學校創新經營:意涵、困境與因應策略。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28(1),79-86。
徐宗盛(2010)。校長真誠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涂富焜(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市。
秦夢群、濮世緯(2006)。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123-150。new window
秦夢群、莊清寶(2012)。臺灣國民小學特色學校創新經營及其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15(2),163-192。new window
秦夢群(2013)。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翁國恭(2015)。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情緒勞務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高淑真(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康燕玉(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高家斌、蘇玲慧(2013)。國民中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之後設分析。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7,73-107。new window
張明輝(2001)。知識經濟與學校經營。現代教育論壇,7,47-50。new window
張明輝(2002)。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臺北市:學富文化。
張明輝(2004)。精緻學校經營的理念與策略。臺北市:師大書苑。new window
張文權、范熾文、張臺隆(2008)。提升學校競爭優勢的關鍵:知識領導。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23-436。
張雅妮(2008)。臺北縣市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臺北市。
張瑛儒(2009)。學校教師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嘉義縣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市。
張明輝(2009)。學校經營與管理新興議題研究。臺北市:學富。new window
張芳全(2009)。家長教育程度與科學成就之關係:文化資本、補習時間與學習興趣為中介的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4),39-77。new window
張婉君(2009)。國民小學校長第五級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及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市。
張博楷、蕭佳純(2013)。國民小學教師知覺領導者與部屬交換關係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工作滿意度的中介效果與家長式領導之調節效果。教育學誌,30,41-84。new window
張馨方(2013)。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工作活力、學校組織學習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new window
梁凱雯(2002)。組織公平、工作自主性與互依性對觀光旅館餐飲服務員工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觀光學系,臺北市。
莊淇銘(2006)。「學習」已經落伍了!掌握知識管理才是贏家。臺北市:新自然主義。
莊淇銘(2017)。第五波:現在,人類已進入「創新社會」。臺北市:晨星。
許道然(2001)。公部門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臺北市。new window
許陣興(2011)。高級職業學校校長知識領導、學校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new window
許聰顯(2013)。以正當程序觀點探討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自主之保障。學校行政,84,225-244。
許凱威(2014)。新竹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郭敏娟(2010)。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陳錫珍譯(2006)。學校信任效能模式之研究(Forsyth, P. B., Barnes, L. L. B., Adams C. M著)。教育研究月刊,150,113-118。new window
陳玉桂(2006)。學校革新中不可忽視的面向:談教師領導。學校行政,45,26-46。
陳慧穎(2007)。校長領導行為、組織公平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南部四縣市公立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陳建銘(2009)。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陳俊瑋(2010)。國中教師集體效能感、教師自我效能感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聯之研究:多層次中介效果之分析。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8,29-69。new window
陳怡涓(2011)。臺中市國民中學組織溝通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臺北市。
陳維寧(2012)。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原高雄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學視導碩士學位學程,屏東市。
陳玉端(2013)。臺北市國小教師之組織公民行為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臺北市。
陳昱宣(2013)。宜蘭縣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彭于萍(2008)。從國家文化觀點看華人組織公民行為研究。崇右學報,14(1),1-18。
彭添興(2010)。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游韻靜(2006)。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角色認同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新北市。
湯家偉(2010)。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前置因素跨層次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new window
湯為國(2012)。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黃玉貞(2004)。以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及學校行政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黃柏勳(2004)。國民中小學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氣候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黃瓊香(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黃秋鑾(2009)。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new window
黃麗鴻、黃芳銘 (2012)。國小教師心理資本、工作滿意度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αβγ量化研究學刊,4(1),29-53。
黃以喬(2013)。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new window
童鳳嬌、林志成(2014)。卓越領導與創新經營之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高等教育。
黃建翔(2014)。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資料導向決定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國政(2015)。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與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黃曉貞(2015)。雲林縣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黃韻如(2016)。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心理契約、教師幸福感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楊振富(譯)(2002)。學習型學校:第五項修練教育篇(Peter Senge et al. 著)。臺北市:天下遠見。
楊永年(2010)。組織發展之理論與實務。T & D飛訊,97,1-25。
楊雅鈞(2012)。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正向心理學之啟示-從利他行為的觀點談起。學校行政,78,69-78。
楊詠翔(2013)。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智慧資本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new window
楊雅鈞(2013)。社會網絡、組織公民行為對教師心理幸福之影響-助人為快樂之本!?(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南市。new window
葉連祺、張鈿富(2002)。知識型組織理念在臺灣教育行政之應用。知識管理與教育革新發展研討會論文集(下),551-572。
劉京偉(譯)(2000)。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著)。臺北:商業周刊。
劉世南、郭誌光(2002)。「創造力理論的發展:一個心理構念演進的省思」,資優教育季刊,85,20-30。
劉秋枝(譯)(2004)。創新領導的十大修練(DavidL.Dotlich著)。臺北市:梅霖文化。
劉仲矩、黃梅君(2007)。由社會交換理論探討勞退新制滿意度對員工績效之影響。公共行政學報,24,29-69。new window
蔡純姿(2005)。學校經營創新模式與衡量指標建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臺南市。new window
蔡念芷(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蔡孟秀(2015)。桃園市國小教師知覺學校支持、教師工作滿意度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健行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經營系碩士在職專班,桃園市。
鄧竹君(2016)。國民中學教師個人與組織適配、組織承諾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鄭燕祥(2006)。學校創新經營與領導:效能保證的範式轉變。國立臺南大學教育與管理研究所「學校創新經營」學術研討會,臺南市。new window
鄭芳枝(2009)。台北市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鄭燿男(2002)。國中小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學校組織公民行為模型初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new window
鄭燿男(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模式。師大學報,49(1),41-62。new window
鄭燿男(2006)。公立國民中小學教師之組織公平與行為表現知覺-組織公平之新構面探索。臺北市,華騰。
鄭筱錡 (2009)。教師知覺人力資源管理措施對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以情感性承諾為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雲林縣。
鄭崇趁(2011)。教育經營學導論:理念、策略、實踐。臺北市:心理。new window
鄭崇趁(2012)。教育經營學-六說、七略、八要。臺北市:心理。
鄭崇趁(2013)。校長學-成人旺校九論。臺北市:心理。
鄭崇趁(2016)。教育經營學個論-創新、創客、創意。臺北市:心理。
鄭崇趁(2017)。知識教育學:智慧人、做創客。臺北市:心理。
鄭軒志(2017)。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魅力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市。
蕭佳純、崔念祖(2011)。國民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學習型學校為調節變項。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7,81-112。new window
蕭宏宇(2015)。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公共關係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new window
賴協志(2008)。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駱奕穎(2011)。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學習社群與創新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new window
戴佑任(2011)。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行政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新北市。
濮世緯、黃貞裕(2012)。國民中學初任校長學校創新經營之困境與因應。學校行政,82,20-46。
薛淑芬(2008)。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薛承祐(2010)。國民中學校長家長式領導層面、學校組織健康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沐樺(2010)。臺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臺北市。
謝臥龍(1997)。優良教師特質之德懷分析。教育研究資訊,5(3),14-28。new window
謝淑棉(2010)。新竹是學校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一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新竹市。
謝傳崇、王瓊滿(2011)。國民小學校長分佈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生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8(1),35-66。new window
謝傳崇、蕭輝勳(2011)。國民中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中等教育,62(1),50-70。new window
謝豐宇、賴志峰(2012)。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82,47-69。
謝傳崇、黃瑞真、謝宜君(2016)。國民中學校長翻轉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相關之研究。學校行政,104,135-159。
鍾政淦(2016)。國小校長科技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市。
顏童文(2006)。知識經濟時代學校行政專業發展策略革新。學校行政,44,26-42。
顏童文(2007)。優質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學校行政,47,92-112。
顏弘欽(2013)。心有餘,而力不足?「家庭對工作衝突」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9,61-90。new window
劉富明(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團隊組織運作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陳玥臻(2011)。兩所國民小學特色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市。
蔡美芬(2012)。高(中)職工業類科學校創新經營顧客滿意指數模型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縣。new window
何俊青(2014)。偏鄉特色小學創新經營的個案研究與省思。教育研究月刊,238,79-92。new window
二、英文部分
Altinkurt, Y., & Yilmaz, K.(2012).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administrators' organizational power sources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Theory & Practice,12(3), pp.1843-1852.
Amabile, T. M.(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 com-ponential conceptualiz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5, pp.357-376.
Amabile, T. M.(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Boulder, Colorado:Westview.
Amidon, D. M., & Macnamara, D.(2000). 7C’ of knowledge leadership:Innovating our Future.
Audrey S. B. & Robert D. S.(2001). Managing organization knowledge as a strategic asset.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5(1), pp. 45-51.
Badaracco, J.(1991).The knowledge link:How firms compete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s. 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eare, H.(2001). Creating the future school. Psychology Press.
Beckman(1998).A Methodology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ceeding of the IASTE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I and Soft Computer.
Bernard, C.(1938).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olino, M. C., & Turnley, W. H.(2005).The personal costs of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initiative and role overload, job stress, and work-family conflic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0(4), pp.740-748.
Bragger, J. D., Rodriguez-Srednicki, O., Kutcher, E. J., Indovino, L., & Rosner, E. (2005). Work-family conflict, work-family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mong teachers.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20(2), pp.303-324.
Cardona, P., Lawrence, B. S., &; Bentler, P. M.(2004).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and work exchange relationships on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Group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29(2), pp.219-247.
Cavaleri, S., Seivert, S., & Lee, L. W.(2005).Knowledge leadership:The art and science of the knowledge-based organization. London:Elsevier Butterworth Heinemann.
Chesbrough, H. W.(2003b).The era of open innovation.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44(3), pp.35-41.
Chesbrough, H. W.(2003c).A better way to innovat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1(7), pp.12-14.
Chesbrough, H. W.(2003d).Open platform innovation:Creating value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novation. Intel Technology Journal, 7(3), pp.5-9.
Chesbrough, H. W.(2004). Managing open innovation:Chess and poker. 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 47(1), pp.23-26.
Chesbrough, H. W.(2006). Open business models:How to thrive in the new innovation landscape. New York: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Chesbrough, H.(2003a). Open innovations: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 New York: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Chughtai, A., Byrne, M., & Flood, B.(2014). Linking ethical leadership to employee well-being:The role of trust in supervisor.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Cohen, A.(200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ple commitments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Arab and Jewish cultur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9(1), pp.105-118.
Cohen, A., & Keren, D.(2008). Individual values and social exchange variables: Examining their relationship to and mutual effect on in-role performan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Group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33(4), pp.425-452.
Cohen, A., & Liu, Y.(2011).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role performance and individual values,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mong Israeli teach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6(4), pp.271-287.
Coleman, V. I., & Borman, W. C.(2000). Investigating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of the citizenship performance doma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0(1), pp.25-44.
Cropanzano,R., & Mitchell,M.S.(2005).Social exchange theory:An interdisciplinary reiew.Journal of Management,31(6), pp.874-900.
Csikszentmihaly, I. M.(1996). Creativity: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New York: Harper & Collins.
Davenport & Prusak(1998). Working Knowledge: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DiPaola, M., & Hoy, W.K.(2005).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of faculty and achievemen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High School Journal, 88(3), pp.35-44.
DiPaola, M., & Tschannen-Moran, M.(2001).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school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chool climate. Journal of School Leadership, 11, pp.424-447.
Dober, R. P.(2002). Campus landscape:Function, forms, features. New York, NY:John Wiley & Sons.
Drysdale, L., Goode, H. and Gurr, D.(2009). An Australian model of successful school leadership:Moving from success to sustainabilit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7(6), pp.697-708.
Elstad, E., Christophersen, K. A., & Turmo, A.(2011). Antecedent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mong educators in language education for adult immigrants in Norway.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63(1), pp.78-96.
Elstad, E., Christophersen, K. A., Turmo, A.(2012). The strength of accountability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50(5), pp.612-628.
Eres, F.(2010).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of teachers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Eur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9, pp.111-126.
Esnard, C., & Jouffre, S.(2008).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ocial valorization among pupils and the effect on teachers’ judgments.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23(3), pp.255-274.
Gordon, J.L.(2000). Creating Knowledge Maps by Exploiting Dependent Relationships, Knowledge-Based Systems, 13, pp. 71-79.
Goris, José R, Vaught, Bobby C, & Pettit Jr, John D.(2003). Effects of trust in superiors and influence of superior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dividual-job congruence and job performance/satisfac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17(3), pp.327-343.
Green, A., Stankosky, M., & Vandergriff, L.(Eds.)(2010). In search of knowledge management:Pursuing primary principles. Bingley:Emerald Group.
Hewlett, R.(2006). The cognitive leader:Building winning organizations through knowledge leadership. Lanham, MD:Roman & Littlefield Education.
Holsapple, C. W., & Singh, M.(2001). The knowledge chain model:activities for competitivenes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 pp.77-98.
Honeyball, Simon, & Pearce, David.(2006). Contract, Employment and the Contract of Employment. Industrial Law Journal, 35(1), pp.30-55.
Jimmieson, Nerina L., Hannam, Rachel L. & Yeo, Gillian B.(2010). Teacher organizationalcitizenship behaviours and job efficacy:Implications for student quality of schoollife. British Journal Psychology, 101, pp.453-479.
Karl E. Sveiby(2000).Tacit Knowledge,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Yearbook, pp.18-27.
Karl Wiig,(2001)People-Focused Knowledge Management:How Effective Decision Making Leads to Corporate Success.
Karlqvist, A.(1997). Creativity. Some Historical Footnotes from Science and Art. The complexity of creativity, pp.105-114.
Katz, D.(1964). The motivation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ehavioral Science, 9(2), pp.131-133.
Katz, D., & Kahn, R. L.(1966).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Katz, D., & Kahn, R. L.(1978).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2nd Ed).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Kennedy & Barnes.(1994). Implications of cognitive science for teacher education. In J. N.Mangieri & C. C. Block(Eds.). Creating powerful thinking in teachers and students diverse perspectives, pp.196-212. Harcourt Brane College.
Khasawneh, S.(2011). Shared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ur in Jordanian public universities:Developing a global workforce for the 21st century.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Leadership, 39(5), pp.621-634.
Kurtessis, J. N., Eisenberger, R., Ford, M. T., Buffardi, L. C., Stewart, K. A., & Adis, C. S.(2015).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 meta-analytic evaluation of organizational support theory. Journal of Management,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March 12, 2015, doi:10.1177/0149206315575554, 1-31.
Lakshman, C.(2005). Top executive knowledge leadership:Managing knowledge to lead change at general electric. Journal of Change Management, 5(4), pp.429-446.
Lee, Y.-J.(2011).Research on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its impact o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with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s mediators.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5(30), pp.12086-12098.
Leithwood, K., Harris, A.,& Hopkins, D.(2008). Seven strong claims about successful school leadership. Schoo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28(1), pp. 27-42,
Mabeya, C., Kulichb, C., & Lorenzi-Cioldi, F.(2012). Knowledge leadership in global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3(12), pp. 2450-2467.
Madaus, C. F., Airasian, P. W. & Kellaghans, T.(1980). School effectiveness:Areassessment of the evidence. New York:Mc Graw-Hill.
Mayer, R. E.(1999). Fifty Years of Creativity Research. In R.J., Sternberg(Ed.), Handbook of creativity, pp.449-460.
McCharen, B., Song, J. & Marten, J.(2011). School Innovation:The Mutual Impacts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Creativity.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rership. 39(6), pp.676-694.
Morley, L., & Rassool, N.(1999). School effectiveness:Fracturing the discourse. London:Falmer.
Nguni, S., Sleegers, P. & Denessen, E.(2006).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effects on teacher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primary schools:The Tanzanian case.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17(2), pp.145-177.
Nguni, S., Sleegers, P., & Denessen, E.(2006).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effects on teacher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primary schools:The Tanzanian case.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17(2), pp.145-177.
Nonaka & Takeuchi(1995),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platka, I.(2006). Going beyond role expectations: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determinants and components of teacher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42(3), pp.385-423.
Oplatka, I.(2009).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teaching:The consequences for teachers, pupils, and the scho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23(5), pp.375-389.
Oplatka, I., & Stundi, M.(2011). The components and determinants of preschool teacher organis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u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25(3), pp.223-236.
Organ(1988),Organ, D. W. (1988),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Good Soldier Syndrome Lexington, M.A.:Lexington Books.
Parkay, F. W., & Stanford, B. H.(2007). Becoming a teacher. Boston, MA:Pearson Allyn and Bacon.
Podsakoff, P. M., & MacKenzie, S. B.(1994).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and sales unit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31(3), pp.351-363.
Podsakoff, P. M., MacKenzie, S. B., Moorman, R. H., & Fetter, R.(1990). Transformational leader behaviors and their effects on followers’ trust in leader,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Leadership Quarterly, 1(2), pp.107-142.
Podsakoff, P. M., MacKenzie, S. B., Paine, J. B., & Bachrach, D. G.(2000).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literature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6(3), pp.513 -564.
Quinn, Anderson & Finkelstein(1996). Managing Professional Intellect:Marketing the Most of the Bes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4(2), pp.71-80.
Rickards, T., & Moger, S.(2006). Creative leaders:A decade of contributions from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journal.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15(1), pp pp4-18.
Robinson, S. L. & Morrison, E. W.(1995).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and OCB:The effect of unfulfilled obligations on civic virtue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6(3), pp.289-298.
Runhaar, P., Konermann, J., & Sanders, K.(2013).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ur:Considering the roles of their work engagement, autonomy and leader-member exchange.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30, pp.99-108.
Rupp, D. E. Cropanzano, R.(2002).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social exchange relationships in predicting workplace outcomes from multiformity organizational justic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sion Processes, 89(1), pp.92 5-946.
Sallis, E., & Jones, G.(2002).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Enhancing learning and education. London:Biddles.
Smith, C. A., Organ, D. W., & Near, J. P. (1983).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ts nature and anteceden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8(4), pp.653-663.
Snowden, D(2000). A framework for creating a sustainable programme. In S. Rock(Ed.), Knowledge management:A new idea or recycled Stewart 1997 concept. Communications of the AIS, 3(14), pp.7-24.
Somech, A. & Ron, I.(2007). Promoting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schools: The impact of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43(1), pp.38-66.
Somech, A., & Drach-Zahavy, A.(2000). Understanding extra-role behavior in schoo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sense of efficacy, and teachers’ extra-role behavior. Teaching and Teachers Education, 16(5), pp.649-659.
Van Winkelen, C.(2006). The many faces of knowledge leadership:inspirational KM at HP, Unisys and MWH. Knowledge Management Review, 9(1), pp.24-27.
Vandyne, Linn, Cummings, Larry L, & Parks, J McLean.(1995). Extra-role behaviors-in pursuit of construct and definitional clarity (a bridge over muddied waters)(Vol. 17).
Vey, M. A., & Campbell, J. P.(2004). In-role or extra-role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Which are we measuring? Human Performance, 17(1), pp.119-135.
Viitala, R.(2004). Towards knowledge leadership.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25(6), pp.528-544.
Yilmaz, K., & Tasdan, M.(2009).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and organizational justice in Turkish primary school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7(1), pp.108-126.
Yucel, Cemil.(2008). Teacher Burnou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Behavior in Turkish Elementary Schools. Educational Planning, 17, pp.27-43.
Zhao, J. & Patricia, O.(2009).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Model and Strategies: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26(3), pp.241-25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學校支持對教師創造力教學行為影響之研究:角色認定與專業學習社群的多層次中介分析
2. 正向領導對於私立幼兒園園長領導與教師學習社群發展之探討
3. 教師協作在校長教學領導對教師自我效能影響的多層次中介效果研究:兼論教育階段的調節效果
4. 長照機構顧客涉入與顧客公民行為間關係之研究--以顧客自我效能為中介變數
5. 協作式學校文化:意涵、價值與發展策略
6. 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後設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式之應用
7. 論「學校社區化」教育資源之運用:以臺北市為例
8. 國民小學實施課程標準時期教育領導研究趨勢之探究--應用文字探勘技術分析
9. 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研究:教師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果
10. 「中文版俄亥俄州教師效能感量表」於國小教師之驗證性研究
11. 相信夢想.相信愛:評 [Linda Cliatt-Wayman著]《無畏的領導,堅定的愛:一位美國高中校長翻轉教育的成功故事》一書
12. 若即若離?探索TSSCI商管社群網絡結構及知識活動--編輯群重疊的策略觀點
13. 國民中小學學習共同體運作評估指標系統之建構:學習領導之觀點
14. 國中生家庭社經地位與英文學習成就之研究:以併列教育期望為中介變項
15. 探索中小學教師工作中的信任問題:信任認知與修復之道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