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民中學學校效能指標建構之研究
作者:蕭雪玲
作者(外文):Hsiao,Hsueh-Ling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指導教授:劉春榮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6
主題關鍵詞:學校效能學校效能指標指標建構模糊德懷術school effectivenessthe indicators of school effectivenessindicator constructionFuzzy Delphi techniqu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2
本研究旨在建構國民中學學校效能指標及權重,藉以提升學校效能,達成學校教育目標。本研究經文獻探討,並以模糊德懷術問卷調查建立國民中學學校效能指標內容,再以層級分析法進行相對權重問卷調查,藉以建立各項指標內容之權重。本研究所建構出之國民中學學校效能指標及權重包含「行政領導與管理」(22.87%)、「教師專業與教學」(31.02%)、「學生品格與成就」(36.79%)、「家長參與與支持」(9.32%) 4個層面,層面下轄12個向度及48個指標。
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六點結論:一、國民中學學校效能指標包含「行政領導與管理」等四個層面;二、國民中學學校效能指標之層面下轄「校長領導」等十二個向度;三、國民中學學校效能指標向度之下包括「校長能以其良好品格,專業知識及經驗來領導及綜理校務」等四十八個指標;四、國民中學學校效能指標四個層面中最重要的是「學生品格與成就」層面;五、國民中學學校效能指標十二個向度中最重要的是「敬業勤學」向度;六、國民中學學校效能指標之四十八個指標中最重要的是「學生在校內外皆能遵守常規,行為表現得體、不逾矩」指標。最後依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與國民中學,以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velop indicator contents and their weights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for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wan. Used the Fuzzy Delphi method to develop the indicator contents. As a result, four levels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for junior high schools were determined, associated within twelve dimensions and total forty-eight indicators. Based on the determined levels, dimensions and indicators, further surveys were conducted, in conjunction wit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for each indicator. The four levels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for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heir order of importance, are (i) executive direction and management (22.87%); (ii) teacher professional and teaching (31.02%); (iii) student's character and achievements (36.79%); and (iv) parents' participation and support (9.32%).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the author proposes specific suggestions that can be adopted by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school authorities to promote effective schools.
一、中文部分
丁文祺(2008)。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社群互動、教師專業實踐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丁雪茵(2008)。組織文化與幼兒教育-未來研究方向之思考。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6(1),1-39。new window
方德隆(1986)。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如哲(2003)。英美學校效能研究的回顧與啟示。臺灣教育,619,14-20。
王如哲、魯先華、劉秀曦、林怡君、郭姿蘭(2011)。我國教育公平指標之建構。教育政策論壇,14(4),1-33。new window
王世璋(200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王明傑(2012)。提升學校效能的領導。師友月刊,538,20-24。
王為國(2002)。多元智慧教學的課程設計。課程與教學,5(1),1-20+171。new window
王淑珍(2012)。探討雲林縣轉型優質特色課程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王銳添(1990)。管理學英漢詞匯。台北市:商務印書館。
王博弘、林清達(2006)。台灣近二十年來校長領導實徵研究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花蓮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2,283-306。new window
王榮春(2000)。部屬對主管領導行為知覺、相關情境因素二者與部屬對主管反應及工作行為的關係(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王保進(1996)。教育指標基本概念之分析。教育研究資訊,4(3),1-17。new window
王保進(2001)。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模式之內涵分析。教育研究,91,52-61。new window
王素貞(2013)。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教師工作投入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new window
白育綺(2004)。幼兒園教育品質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江志正(2000)。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江滿堂(2008)。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型態、團體動力、學校組織文化特質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new window
江鴻鈞(2006)。以模糊德菲術建構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能力評鑑指標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5,35-63。new window
江澈(2007)。私立高級中學校長競值領導、教師專業承諾、組織創新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私立高中有效經營模式之建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總諮議報告書。
巫有鎰(2005)。學校與非學校因素對台東縣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結合教育機會均等與學校效能研究的分析模式(未出版博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new window
但昭偉、郭瑞芬(1987)。兒童受教權的理論與實務。教育研究,68,56-69。
沈六(2011)。建構正向的與組織良善的學校文化。台灣教育,668,4-12。
沈秀春(2011)。私立技專校院董事會運作功能、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阮富月(2010)。學校本位教學品質評鑑指標之建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new window
阮東明(2015)。臺南市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臺南市。
吳宗立(1998)。國民中學組織衝突、外在壓力、行政決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吳宗立、張順發(2003)。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1,41-59。new window
吳金香、顏士程(2007)。從期望理論談提升學校組織效能的策略。教師之友,48(3),75-85。
吳金香、張茂源(2012)。幼兒園教育人員對組織創新知覺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79,95-115。
吳明雄(2010)。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new window
吳勁甫(2003a)。從羅爾斯的正義觀談教育機會均等。學校行政雙月刊,25,53-63。
吳勁甫(2003b)。校長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研究結果的回顧。學校行政雙月刊,27,52-62。
吳勁甫(2008)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吳勁甫(2011)。校長領導對學校效能影響模式之探析。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7,1-25。new window
吳勁甫(2012)。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關係:競值架構的觀點。αβγ量化研究學刊,4(1),69-97。new window
吳清山(1988)。追求卓越的教育-學校效能模式初探。師友月刊,255,24-25。
吳清山(1989)。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吳清山(1997)。有效能的學校。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清山(2001)。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2,1-15。new window
吳清山(2003)。學校效能研究:理念與應用。台灣教育,619,2-13。new window
吳清山、王湘栗(2004)。教育評鑑的概念與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9,1-26。new window
吳清山(2005a)。學校行政研究。台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2005b)。學校效能研究的價值。教育研究集刊,51(2),185-193。new window
吳清山(2005c)。學校創新經營方案之建構。中等教育,56,4-26。new window
吳清山、高家斌(2009)。臺灣近二十年學校效能研究論文取向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88,5-26。new window
吳清山、林天祐(2000)。教育名詞:知識經濟、知識管理。教育資料與研究,37,100-101。new window
吳清山、林天祐(2001)。學校效能。教育研究月刊,83,138。new window
吳清山、林天祐(2002)。德懷術。教育研究月刊,92,127-128。
吳清山、林天祐(2004)。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林天祐(2010)。專業學習社群。教育研究月刊,191,125-126。new window
吳清基(1989)。教育與行政。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培源(1994)。臺灣省高級中學校長領導型態、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吳秉恩(1986)。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書局。
吳政達(1999)。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吳錦森(2014)。國民小學教育服務品質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余鑑、于俊傑、蔡尚鈞、劉曾若(2011)。人力資源管理對組織承諾之影響-以敬業貢獻度為仲介變項。創新研發學刊,1,75-89。new window
李永生(2013)。學校效能評價:一種評估中小學工作績效的工具。教育研究,7,105-115。
李芳茹(2010)。應用結構方程模式探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關係。臺灣教育發展論壇,2,77-98。
李皓光(1995)。國民小學學校效能指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李義昭(2012)。人力資源管理、組織效能與組織變革之關係探討。中華管理評論,15(1),1-15。
李宗薇、黃思華(2012)。多元智慧與電子書。國民教育,52(4),11-18。
李詠吟、張新仁、潘慧玲、許殷宏(1998)。國民小學學校效能縱貫研究。教育研究資訊,6(3),1-25。new window
李菁菁(2014)。高級中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職場希望感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李瑞娥(2004)。國民學校終身學習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習型學校模型之建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邱從益(2005)。組織氣氛與學校經營。學校行政,36,71-86。
邱垂昌(2007)。運用全面品質管理提升統計學教學滿意度與學生學業成就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0(4),57-88。new window
岳偉(2008)。促進人的自我實現:一種新的教育目的觀。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79-84。
林公孚(2007)。全面品質管理策略之實施,品質月刊,43(4),19-24。
林美娟(2005)。階層分析法(AHP)在臺北市國民中學優質教育指標系統之應用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林金福(2003)。高中職校長轉型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林春貴(2014)。高雄市國中校長教育資源運用、經營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new window
林俊傑(2010)。國民中學校長多元型模領導、教師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林淑華、張芬芬(2015)。評析芬蘭教育制度的觀念取向:以共好取代競爭。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3),112-131。
林逸青(2003)。國中校長權力運作策略、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微觀政治分析(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new window
林曜聖(2012)。中小學教師評鑑的可行作法-績效管理及人力資源發展的觀點。台灣教育,678,20-29。
林利珊(2015)。心理助人工作者長期實踐正念對其專業成長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林振春(1993)。社會調查。臺北:五南出版社。
林顯正(2006)。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鑑指標之研究-ISO評鑑模式(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卓秀冬(1995)。臺灣省高級中等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關係(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周子敬(2006)。八大多元智慧問卷的信、效度分析。教育心理學報,37(3), 215-229。new window
周昌柏(2007a)。國小全面品質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學校行政,48,66-86。
周昌柏(2007b)。國小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學校行政,49,84-106。
周崇儒(2000)。提升學校效能策略之分析。中等教育,51(6),30-45。new window
周宗正(2016)。國民中學教育行政人員協同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new window
周美慧(2014)。校長多元文化領導策略、教育正義實踐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new window
紀淑靜(2004)。探討護理主管領導型態與領導效能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胡蘭沁、黃建皓(2007)。校長領導、組織文化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研究文獻的回顧。學校行政,50,145-166。
柯嚴賀(2007)。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價值、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洪蘭譯(2003)。Martin E.P. Seligman(2002)原著。真實的快樂。臺北市:遠流。
施信華(2000)。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教師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范慶鐘(2011)。國民小學校長多元架構領導、學校組織健康、教師專業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new window
范熾文、葉克文(2013)。國民小學競爭力指標發展之研究。學校行政,83,10-30。
范熾文、梁依仁(2015)。地方政府教育處組織績效之研究:以平衡計分卡為架構。學校行政,96,1-16。
范兆寅(2015)。國民小學校長政治領導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徐易男(2009)。國民小學公共關係、組織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徐村和(1998)。模糊德菲層級分析法。模糊系統學刊,4(1),59-72 。
孫志麟(2010)。專業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學校行政雙月刊,60,138-158。
孫本初、傅岳邦(2010)。策略性人力資源的管理與發展。飛訊季刊 ,16,2-9。
孫俊傑、龔心怡(2010)。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情緒勞務、教師自我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8,29-62。new window
孫瑞霙(2002)。競值架構下領導型態、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技術學院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孫綿濤、謝延龍(2005)。中國大陸學校效能研究的回顧與展望。2015年5月10日取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4c16d50100qhar.html。
高博銓(2002)。多元智慧理論的理念與實踐。課程與教學,5(1),21-36+172。new window
許惠英、蔡慧敏(2013)。新北市國小健康與體育教師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與學校效能之關係。中原體育學報,3,68-75。
許德便(2012)。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教學創新、社群互動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許誌庭(2009)。主體成分檢查的新形式:從客觀評量到多元評量。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3,113-138。new window
許嘉政(2010)。國民小學校長權力資源運用、學校權力文化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new window
陳木金(1999)。從學校組織文化塑造談如何增進學校領導效能。學校行政,3,14-29。
陳巧芬、蔡文榮(2011)。臺灣近年來有關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博碩士論文實徵研究之分析。教育科學期刊,10(1),125-150。new window
陳玉玫(2013)。國民小學校長多元架構領導、教師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new window
陳映如(2014)。國民中小學特色學校永續經營指標之發展與建構。市北教育學刊,48,83-125。new window
陳恩茂(2005)。宜蘭縣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之實施成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陳怡君(2007)。我國高級中學行政人員協力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new window
陳聰文、林素卿、龔心怡(2008)。國中教師知識管理對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1),25-50。new window
陳順利(2008)。學校效能系統化階層模式的初構與檢證(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陳雅慧(2015)。「多元智能之父」加德納:未來人才,必備4大關鍵能力。親子天下,66。取自: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6263
陳煜清(2001)。談「人力資源管理」對教育行政組織之啟示。學校行政,15,60-65。
陳啟榮(2012)。私立中學學校競爭力指標建構與權重體系之研究-標竿管理觀點。中正教育研究,11(2),113-170。new window
陳奎熹(1996)。如何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彰化文教,37,4-6。
陳佩英、簡菲莉(2015)。引介網絡學習社群與實踐的研究課題。教育研究集刊,61(1), 137~150。new window
陳嘉彌、魏惠娟(2015)。樂齡大學學員基本知能學習需求與生活品質之探索性研究。實踐博雅學報,22,65-79。new window
郭敏如(2004)。技專院校學校效能指標及其權重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梁雲霞譯(2000):多元智慧和學生成就。臺北市:遠流。
張仁家、蔡孟儒(2004)。建構具執行力的學校組織文化。學校行政,32,35-42。
張鈿富(2000)。1999 台灣地區教育政策與實施成效調查。教育政策論壇,3(1),1-25。new window
張鈿富(2001)。教育指標理念簡介。載於簡茂發、李琪明(主編)。當代教育指標:國際比較觀點(頁1-25)。臺北市:學富文化。
張鈿富(2006)。學校行政:理念與創新。臺北市:高等教育。new window
張奕華、張敏章(2009)。數位時代中提升學校效能新途徑:科技領導與DDDM模式。教育研究月刊,188,112-122。new window
張奕華、蔡瑞倫(2010)。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65,33-53。
張奕華、顏弘欽(2012)。國民小學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之關聯性。學校行政,79,178-198。
張慧玲(2003)。幼稚園學校效能指標與權重體系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張盈霏(2006)。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張德銳(2000)。教育行政研究。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張德銳、戴佑全(2000)。台灣第一份教育法令台灣教育令。載於林天祐等(主編),台灣教育探源(頁99-102)。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張新仁、馮莉雅、潘道仁、王瓊珠(2011)。臺灣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啟動,教育研究月刊,201,5-27。new window
張錫輝(2003)。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學校效能指標與其權重之建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new window
張清濱(1991)。學校效能與教育評鑑。師友月刊,291,34-37。new window
張慶勳(1996)。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張慶勳(1997)。學校組織轉化領導研究。高雄:復文。new window
湯志民(2002)。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評析。初等教育學刊,11,25-50。new window
湯志民( 2005 )。學校評鑑理論與實務:北桃三縣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探析。載於潘慧玲(主編), 教育評鑑的回顧與展望(頁 251-299)。臺北市︰心理。new window
湯志民( 2006 )。 政大附中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 。 敎育研究,145 ,59-72。new window
湯志民( 2011)。學校空間領導指標建構探析。敎育研究,209,68-84。new window
湯志民、吳珮青(2012)。教育設施品質與學校效能:以OECD「國際評鑑教育空間品質前導方案」為例。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29(5),7-17。
湯林春(2004)。學校效能研究略論。小學教學參考:教育管理,30,4-6。
湯林春(2008)。我國大陸十四年來學校效能研究現狀及反思。上海教育科研,4,4-6+10。
曾信超、黃先鋒、李昀真(2008)。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組織學習與組織績效關聯性研究-以創新為中介變項。經營管理論叢,4(2),11-46。new window
黃秀霞(2012)。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社群互動、學校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黃英忠、吳復新、趙必孝(2005)。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黃淑梅(2005)。國民中學教育績效責任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鈴晏(2013)。從正向心理學看現代女性的幸福力。諮商與輔導,332,32-38。
黃建翔、吳清山(2013)。提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可行策略探究:「資料導向決定」觀點。臺南大學教育研究學報,47(1),55-74。new window
黃政傑(1996)。中小學基本學力指標之綜合規劃研究。臺北市:五南。
黃振球(1996)。如何建立有效能的學校。技職雙月刊,31,14-17。
黃俊峰(2014)。論教育機會均等-以能力均等代替學業成就均等。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91-95。
黃乃熒等譯(2008)。學校領導新潮。臺北市:華騰。
黃哲彬(2011)。國民中學校長賦權增能領導行為、組織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黃啟晉(2015)。機製設計理論與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實務的整合分析-以學校場域為例。學校行政,96,70-89。
黃敏榮(2013)。高級中等學校分布式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黃秋鑾(2009)。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彭祥瑀(2009)。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新竹縣為例。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9,213-250。
過修齊(2011)。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小學校長領導效能、學校組織效能與教師工作士氣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new window
葛珍珍、康自立(2007)。台灣地區高級職業學校學校效能之探討。大漢學報,22,113-133。
葉子超(2005)。地方勢力介入學校事務、校長因應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葉連祺(1998)。國內有關學校效能研究之後設分析。國民教育研究學報,4,265-296。new window
葉連祺(2001)。應用多元智慧理念於學校行政管理之探析。學校行政,14,8-18。
葉連祺、林淑萍(2007)。建構國民小學教育品質指標相關課題之探討。載於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主編),2007教育品質確保與創新學術研討會。屏東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溫明麗(2008)。教育101教育理論與實踐。台北市:高等教育。
楊世圳(2013)。高職校長催化領導、團隊凝聚力、團隊決策力及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new window
楊佳娟(2011)。優質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建構之研究-以臺北市、新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楊念湘(2011)。國民小學校長混合教練、師傅教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楊淙富(2012)。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new window
楊國樞、陸洛(2005)。社會取向自我實現者與個人取向自我實現者的心理特徵:概念分析與實徵衡鑑。本土心理學研究,23,71-143。new window
楊深坑(2008)。社會公義、差異政治與教育機會均等的新視野。當代教育研究,16(4),1-37。new window
翟本瑞、郭家華(2012)。臺灣國小補習教育的階級複製現象。止善,12,3-28。new window
潘慧玲(1999)。學校效能研究領域的發展。教育研究集刊,43,77-102。new window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等(2004)。發展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4),129-168。new window
潘道仁(2009)。國民中學校務評鑑指標與城鄉權重體系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蔡仁政、龔心怡(2012)。中部五縣市國民中學教育人員權力運作與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21,21-47。new window
蔡永紅(2005)。美國學校效能研究的回顧與反思。比較教育研究,26(11),1-6。
蔡永紅(2007)。學校效能研究的回顧與反思-從研究方法的角度。教育研究,2,61-67。
蔡玲玲(2014)。私立高中職學校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健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蔡啟達(2008)。教育評鑑的基本概念。載於林進材主編(2008)。教學評鑑理論與實施。臺北市:五南。
蔡進雄(2000)。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蔡進雄(2010)。論學校轉型為專業學習社群的校長領導作為。教育研究月刊,194,44-53。new window
蔡進雄(2011)。教師領導的理論、實踐與省思。中等教育,62(2),8-19。new window
蔡進雄(2014)。學得更多、學得更深、學得更好的學習評量。教師天地,189,13-18。
鄭燕祥(2001)。學校效能及校本管理:發展的機制。臺北市:心理。new window
鄭友超、柯柏年、林秀珍(2003)。高中職校長應具有之領導條件與領導方法運用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4,15-20。
鄭伯壎、姜定宇、吳宗祐(2014)。專輯序言-「台灣的領導研究:創新與超越」。中華心理學刊,56(2),135-147。
鄭進斛(2005)。國民小學校務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11,59-88。new window
鄭崇趁(2006)。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指標及實施方式研究。臺北市:心理。new window
鄭彩鳳(1996)。競值途徑應用在高中職校長領導角色、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鄭彩鳳(2007)。校長競值領導效能之研究:理論、指標與衡量。臺北市:高等教育。
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劉春榮(2014)。「學校效能研究」:學校效能概念的引入及其在教育的影響感。教育資料與研究,114,300-305。new window
劉興欽(2010)。國民小學優質學校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賴協志(2008)。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盧增緒(1995)。論教育評鑑觀念之形成。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3-59。台北:施大書苑。
盧梅君(2011)。開多元試探之路‧築生涯希望之夢-以中正高中為例。教師天地,171,51-53。
謝小苓(1988)。好學校的必備條件。教育資料文摘,26,4-13。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謝金青(1997)。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鑑指標與權重體系之建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謝勝宇、郎芳麟、陳美秀(2010)。高雄縣國民中學教師對於學校組織文化、組織公民行爲與學校效能知覺相關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4(3),86-105。new window
謝傳崇(2011)。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灣教育發展論壇,3,49-66。new window
謝傳崇(2012)。校長正向領導理念、研究與實踐。臺北市:高等教育。new window
謝傳崇、朱紋秀(2011)。國民中學校長跨界領導指標建構之研究。朝陽人文社會學刊,9(2),189-216。new window
鍾昆原(2014)。護理人員幸福之道:正向心理學觀點 。高雄護理雜誌,31(2), 1-11。
顏士程(2007)。國民小學組織變革、校長權力基礎運用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new window
顏曉湘(2011)。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new window
蕭淳元(2013)。家長式領導與差序式領導對學校效能之影響-以調節焦點與學校組織文化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new window
蕭佳純(2007)。學校成員整體創造性與學校創新關係之研究:以團隊學習及團隊創新氣候為中介變項。當代教育研究,15(1),77-110。new window
蕭凱欣(2014)。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簡惠閔、高家斌(2007)。提升學校效能之具體策略-學習型學校的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79,155-168。new window
蘇銘勳(2015)。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以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氣氛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new window


二、英文部分
Bryman, A. (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Sage.
Cameron, K. (1978). 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Science Quarterly, 23, 604-629.

Campbell, L., & Campbell, B. (1999).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Success stories from six schools. Alexand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leman, J. S., Campbell, E. Q., Hobson, C. F., McPartland, J., Mood, A. M., Weifeld, F. D., & York, R. L. (1966).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Washington, 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Davis, G. A., & Thomas, M. A. (1989). Effective schools and effective teacher. Boston: Allyn and Bacon.
Duignan, P., & Macpherson, R. (1986). The educative leadership projec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74095)
Edmonds, R. (1979). Effective schools for the urban po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37, 99-111.
Grift, W. J. C., & Houtveen, A. A. M. (2006). Underperformance in primary school.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17(3), 255-273.
Herrera, R. (2010). Principal leadership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Perspectives from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estern Michigan, Michigan.
Hoy, W. K., &Miskel, C. G. (2005).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7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Hoy, W. K., & Miskel, C.G. (2013).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9th ed.). New York, NY: McGraw-Hill.
Hulpia, H., Devos, G., & Rosseel, Y. (201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ception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 in secondary schools and teachers' and teacher leaders'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20(3), 291-317.
Levine, D.U., &Lezotte, L.W. (1990).Unusually effective schools: 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 Madison: National Center for Effective School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evine, D.U. (1992). An interpretive review of US research and practice dealing with
unusually effective schools. In D. Reynolds & P. Cuttance (Eds),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 (pp.25-47). London: Cassell.
Murphy, J., Hallinger, P. & Mesa, R. R. (1985). School effectiveness: Checking progress and assumptions and developing a role for state and federal government.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86 (4),616-641.
Murphy, J., Weil, M., Hallinger, P., & Mitman, A. (1985) School effectiveness :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he Educational Form, 49(3), 362-374.
Oakes,J. (1986). Educational indicators: A guide for policymakers. New Brunswick, NJ: Center for 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

Pounder, D., Ogawa, R. T., & Adams, E. A. (1995). Leadership as an organization -wide phenomena: Its impact on school performanc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1(4), 564-588.
Purkey, S. C. & Smith, M. S. (1983). Effective schools: A review.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4), 427-452.
Reynolds, D., Teddlie, C., Creemers, B. P. M., Cheng, Y. C., Dundas, B., Green B., Epp, J. R., Hauge, T. E., Schaffer, E. C., & Stringfield, S. (1994).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A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In D. Reynolds, B.P. M. Creemers, P S. Nesserlrodt, E. C.

Reynolds, D., Creeiners, B., Stringfield, S., Teddlie, C., & Schaffer, G. (2002). World class school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school effectiveness. New York: Routledge.
Robbins, S. P.(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Rowan, B., & Bossert, S. & Dwyer, D. (1983).Research on effective school: A cautionary note. Educational research, 12(4), 24-31.
Rowan, B. (1985).The assessment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M. J. Regina (Ed.), Reaching for excellence an effective schools sourcebook. 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Ruth C. Calman, M.A.,(2011). School Effectiveness: Eight Key Factors. Education Quality and Accountability Office, available at http://www.eqao.com/en/ Our_Data_in_Action/articles/Pages/school-effectiveness-eigh-key-factors.aspx
Sammons, P., Hillman, J., & Mortimore, P.(1995). Key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schools: A review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89 826)
Scheerens, J. (1990).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 indicators of school function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1(1), 72-80.
Schein, E. H. (2004).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3rd ed.) San Francisco: Jessey-Bass.
Teddlie, C., & Reynolds, D. (2000). 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chool ffectiveness research. New York, NY: Routledge Falmer.
Townsend, T. (1997). What makes schools effective? A comparison between school communities in Australia and USA.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8(3), 311-326.
Young, D.J. (1998).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rural school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Western Australian high school stud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2215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